精品阅读

不清零消耗快:流量去哪儿了?

不清零消耗快:流量去哪儿了?

新浪博客

关注

摘要:三大电信运 营商自10月1日推出“流量不清零”政策已有20多天,但消费者似乎并“不买账”。反倒是有一些消费者在社交媒体中吐槽流量消耗速度太快。

文/东江娃

据央广网财经10月26日消息说,在互联网上搜索“流量不清零”关键字发现,有不少消费者吐槽10月以来流量用的速度过快,以前月底还有流量,现在到月中流量已经用完。

据了解,通信计 量是公众最关注的民生计量问题之一,也是消费纠纷中反映较为突出的问题。而业内人士表示,无论是不是运营商使用技术手段修改流量数据,或是消费者安装的软 件“偷流量”,运营商都应该站出来自证清白。如果近期电信计量确实有问题,消费者有权索赔。

流量消耗快|误差还是故意为之

的确,在三大运营商宣布手机套餐流量不清零之后,有用户发现自己的流量消耗速度过快,质疑是运营商故意为之。对此,中国互联网协会研究中心秘书长、北京市朝阳事务所律师胡钢对央广网记者表示:这其实涉及电信服务的流量计费问题。一般情况下,电信计量有工信部相关部门负责检定,确保不会出现大的误差。但有时 候出现一些误差也难以避免。如果近期流量使用过快是普遍现象,那就可能涉及到流量计费系统有误差,相关部门就有责任对电信计费进行检定,公开相关数据,消费者也有权进行投诉和索赔。

原本,这“提速降费”是被认为一项让利于民的措施,但如果消费者的电信资费负担却因流量计费过快而提高,这显然是不合适的。在 跟运营商打交道的过程中,消费者往往非常弱势,而且运营商设计的产品又很复杂,用户很难精确判断出自己使用服务的情况。这时候运营商站出来是很重要的。无 论是不是运营商使用技术手段修改流量数据,或是消费者安装的软件“偷流量”,运营商都应该站出来自证清白。对此,通信流量计算等新型消费,百姓越来越关 注,但此前缺乏监管,出现纠纷消费者权益很难得到保护。过快,质疑是运营商故意为之。

流量鸡腿论|新政如何公平又惠民

这种貌似有理的“鸡腿论”很快就遭到网友回击:吃不完的鸡腿是不能退,但可以打包回家饿了再吃,那么用不完的手机流量是否也能如此呢?去年,韩国三大通讯 公司中的两家已宣布剩余流量可以留到下个月继续使用。而随着WiFi的普及,如果运营商还是不改变现有政策,将很难实现持续发展。更为重要的是,要推进创 新创业和互联网+的发展,就得下决心破除一些阻碍和藩篱,既是为了公平起见,也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之必须。​营商的态度较之从前有所软化,可在流量不清零的问题上,依然有所保留,以至于有网友尖锐地批评“不过是玩了了个毫无诚意的文字游戏”。 

平心而论,就算是“流量延期一个月”,也总比什么让步都没有强。从这个意义上讲,目前推出的“流量新政”也算是一种进步。公众担心的是,运营商通过这种“打折扣的让步”回应总理的要求和公众的期待便万事大吉。原本认为如果任何改革都不能强求一蹴而就,那么在“流量延期一个月”之后,更优惠、更彻底的政策应该陆续有来,直到不折不扣地落实总理提出的“流量不清零”的要求为止。公众欢迎10月1日推出的“流量新政”,但这应该只是改革的起点,而非终点。​  

延伸阅读

流量不清零还敢再坑爹一点不

量不清零是有条件的!从运营商们对于“流量不清零”内容的表述不难看出,不清零的流量均来自于指定流量包内的流量月末就将清零。

查看详情

流量清零不清零的来龙去脉

总之,这个流量不清零,是当月不清零,只能多用一个月,也只有主流能用,其它的优惠流量和附加包是不能使用的。

查看详情

为什么说流量不清零是“伪需求”?

事实上,流量不清零并不是真正的用户需求,改为流量不清零后,用户也不会更满意。

查看详情

流量不清零:消费者与运营商双丰收

运营商自认给用户消费的流量剩余在月底清零,但消费者却认为剩余的流量是购买的消费剩余,应该依照实体商品惯例“打包”带走。

查看详情

对此,这其实涉及电信服务的流量计费问题。一般情况下,电信计量有工信部相关部门负责检定,确保不会出现大的误差。但有时候出现一些误差也难以避免。如果 近期流量使用过快是普遍现象,那就可能涉及到流量计费系统有误差,相关部门就有责任对电信计费进行检定,公开相关数据,消费者也有权进行投诉和索赔。从一 些消费者的反映情况来看,也不能完全排除一些地方的流量计费存在问题。通信流量计算等新型消费,百姓越来越关注,但此前缺乏监管,出现纠纷消费者权益很难 得到保护。

观点|流量都去哪儿了?

居然可以确定的一点是,流量流失绝对是基于某个手机业务的使用,很大程度上,手机应用下载是流量爆表的罪魁祸首。比如应用自动更新、视频音频下载等。典型 场景是消费者同时开启WiFi与4G流量,当WiFi切断时,手机应用自动切换到4G流量。由此造成流量丢失。“因此建议消费者最好不要同时开启WiFi 与4G流量,同时将手机应用设置成“仅在WiFi环境下更新下载”。不管在家还是上班基本都是连Wifi的,但9天就差不多把平时1月的流量用完了,值得怀疑是运营商在偷流量。此事发朋友圈后引起许多朋友共鸣,普遍显示流量使用速度比平时提高许多。

从另则新闻报道说,​中电信向媒体证实:网传流量不清零,实际为套餐流量包。用户又一次被忽悠了。在互联网时代,流量就像水、电、煤一样,网民生活中已离不开,那么,如何选择运营商以及上网模式,成为重中之中。通过和其他两大基础运营商合作,流量宝赚取的免费流量能够通兑三网,还可以兑换部分海外流量卡;而且使用不完的流量可以储存,永不过期。等等等等。都知道“上网流量不清零”、“流量可转赠”,这是今年5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到的,随后在今年7月份工信部承诺,提速降费,实施流量不清零。然而三大运营商对于“流量不清零”的态度比较统一,“没有时间表”。

解析|“当月流量不清零”OR“流量不清零” ​  

新政策是“当月流量不清零”。与“流量不清零”相比,前者虽只多了“当月”二字,但内涵却截然不同,即仅限于当月剩余流量转至下月使用,且下个月优先使用上 个月未用完的流量。而且,当月不清零仅限于主套餐流量,不包括叠加的流量包。这样说来,所谓的“当月流量不清零”,不过是“流量延期一个月”。目前用户流量使用频率远超过语音通话和短信,数据流量是运营商重要的盈利点所在,已成为收入增长的主要推动力,这也是运营商迟迟不肯推出不清零政策的掣肘因素。流量清零这个全世界通行的原则,怎么到了中国就能搞成众矢之敌?好像因为无论是政府、律师、民众都是不讲道理的。这次明确是流量不清零,感觉让消费者反被忽悠了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