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治未病’思想引领重大疾病防治”主题研讨会在京举行
8月17日,由人民政协报社主办,人民政协网承办,博尔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协办的“以‘治未病’思想引领重大疾病防治”为主题的研讨会在京举行。
“不治已病治未病”是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提出来的防病养生理念,是至今为止我国卫生界所遵守的“预防为主”战略的最早思想。“治未病”虽然是一种中医思想,但也是社会理念转变的体现,我们大健康观念正在转变,正在将治已病的思路,转向我国传统医学“治未病”的理念,更多关注重大疾病的防控工作。但是,慢病防控人员数量不足、对高危人群的危险因素和慢性病患者的病情进展控制较慢、慢性病防控体系不全、三级预防实施情况不乐观……再加上国民健康意识较为薄弱等因素,目前,我国重大慢性疾病的防控面临严峻挑战。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医院协会副会长方来英非常关注重大疾病防治问题,“医疗及医药研发应从目前以治疗为主的导向转变为以治疗、预防、健康管理并重,共建共识,政府尽责,社会尽力,才能共同推动国家健康事业产业前行。方来英还建议,应鼓励全民定时体检,并将体检早日纳入医疗保险范畴。”
“我们要做全民健康体检档案,这不是一个简单档案,它的作用类似于账本,医生根据家族和个人情况进行分析,来判断就诊者应该做什么类型体检。”全国政协委员、北京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吴浩举了个例子,“全科医生搞个性化治疗,比如患者是前来看呼吸道的疾病问题,但是医生看到患者有乳腺癌的家族史,就要提醒患者做乳腺筛查,如果有直肠癌家族病史,就强烈建议他去做相关检查。”吴浩一再强调重点高危人群体检的重要性,他说这是医生和患者通过长期交流建立信任关系后的成果,和现在搞的每年一次大面积筛查不同,而是提醒就诊者有意识的自主进行筛查。
“关口前移,从源头抓起。”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宁夏区委主委戴秀英建议,深入开展慢性病高风险人群健康管理。本着“预防为主、关口前移、重心下沉”的原则,把重心放到危险因素的发现和控制上,帮助老百姓发现危险因素。通过开展慢性病高风险人群健康管理,“高危筛查、目标干预”,先把高危人群找出来,有针对性的给予干预,可使高风险人群转归为正常人,可以有效降低慢病发病率、死亡率和残疾率。
“防治疾病关键是要提升人们的健康意识。在农村调研时,我看到有些村民觉得发霉的米面没有大碍,晒下清理下还可以吃,花生豆类发霉了,洗洗也可以吃。”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肛肠科主任安阿玥曾先后赴河南、广东、山东调研精准扶贫现状,他建议,预防要从细节入手,比如举办知识讲座科普活动,对典型病例进行宣传,在进行县级医院或乡镇卫生院的巡回驻村科普、癌症筛查过程中,向患者传递癌症等重大疾病可防可治的正确认识。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研究员岳秉飞的发言,涉及了“健康意识”和“健康普及”两个方面。让老百姓知道哪些是慢性病危险因素,其中包括吸烟、过量饮酒、高脂、高盐、高糖饮食及身体活动不足等不良生活方式,他建议,主管部门有计划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慢性病防治全民健康教育,提高老百姓预防的意识,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
“国家健康发展,国民身体健康,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刘玉村说,健康是一个大话题,要有良好的社会发展环境,人类要尊重爱护环境,人与人之间要和谐相处,在这些前提之下,提倡健康教育,全社会共同努力坚持不懈,才能推动中国健康发展。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教授张岩对以“治未病”思想引领心血管疾病防治作了详实介绍。作为长期在一线工作的医务专家,第四军医大学西京消化病医院常务副院长吴开春和宁夏人民医院分院副院长白飞虎感触非常多。两位专家结合自己专业领域,强调了重大疾病防治的重要性,呼吁早筛早诊早治,并完善高发性重大疾病全流程防控体系。
很多疾病都可以通过定期体检和筛查提早防治、采取措施。”国家卫健委癌症早诊早治专家委员会食管癌专家组副组长刘玉琴说,很多癌症都是由感染性病原体引起的,如食管癌、胃癌、肠癌等。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现在这种类型的癌症已经完全可以通过预防筛查,提早防治,让发病率尽可能降到最低。新探健康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王克安认为,健康中国行动的核心是健康维护和健康促进,这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全民参与。
重大疾病防治,不仅仅是政府的事、医院的事,也需要企业助力。在中国,专注于癌症筛查基础研究领域的企业很少,博尔诚是其中之一。
“我们是一个服务团队,服务什么呢?服务癌症的基础研究。我们的科学家和致力于癌症基础研究的科研工作者,其实就是一群工匠!通过25年的研究经历和经验,我们深深了解,癌症真的没有太好办法去战胜,只能早筛早诊,提高治愈概率。13年前,我们受国家邀请回到中国创业,于是博尔诚诞生了。”应尽快制定确切相关扶持政策,真正扶持该领域的产业化龙头,支持创新!博尔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建铭在研讨会上大声疾呼。
回忆来时路,有苦有甜。回国之初,王建铭没有任何人脉资源,曾为了拜访一位专家,冬天在外面等了四个小时。“如果你的技术是科学的,产品是好的,专家一定能认可,是金子总能发光!”艰难时刻,博尔诚人没有放弃。昨天,王建铭和团队接到了一个好消息:产品正式入驻北京协和医院!至今,他们研发的技术产品,已经进驻国内160多家三甲医院。
王建铭说,不仅仅是提高基础研究水平,博尔诚人一直希望能加强临床研究,推动产学研医的战略合作。他建议借助领域内专家、机构和相关政策平台,科普早诊早筛的重大意义;医保部门能将惠及百姓的好产品早日纳入医保;建立甲基化诊断行业标准、质控品和样本数据库;鼓励国际合作和创新,保护知识产权,让中国的早诊早干预事业走在世界的前列。
王建铭的每一段经历每一句话,也道出美年大健康董事长、上海市政协委员俞熔的心声。只有实现工匠精神和创新能力“两条腿”走路,我国大健康产业才能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用‘工匠精神’做好质量内控,提升服务和管理是我国体检机构亟需学习和提升的方面。”俞熔说,虽然健康体检不承担医疗责任,但健康体检的结果关系到健康指数准确性等问题,因此健康体检的质量控制要求不能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