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阅读 汽车

如遇老人摔倒.你扶还是不扶?

如遇老人摔倒.你扶还是不扶?

新浪汽车

关注

摘要|最近罗生门事件再次频频而来,舆论不断倒戈,曾经的彭宇案,许云鹤案让我们感叹现在的社会,不是老人变坏了,而是坏人变老了。但是最近,女大学生扶老人案从“被冤枉”到确定为要负主责,到底谁在说谎?到底能不能扶?

  • 罗生门再现:骑车少年扶老人被指撞人

    10月5日下午,又现扶老罗生门 少年扶起老人 老人说少年撞了她,摔倒老人确诊左腿骨折,事发现场无监控,当地警方已展开调查。

    查看详情
  • 淮南骑车大学生扶老太太 帮垫医药费被讹

    一条“扶老太被讹寻证人”的微博消息引发热议,发布这条消息的是淮南师范学院大三学生小袁,而事情就发生在校门对面的马路上。

    查看详情
  • 扶老人事件认定为交通事故 女大学生主责

    9月21日,当地警方发布通报称,经警方多方调查取证,认定这是一起交通事故,女大学生袁某骑车经过老人桂某某时相互有接触。

    查看详情
  • 老人被撞后称没事回家后死亡 责任谁担?

    珠海一名老人被摩托车撞倒未发现外伤,让车主离开后自行回家,当天送医,次日凌晨死亡。摩托车主随后被警方逮捕,将被追刑责。

    查看详情

案例回顾|罗生门事件再次发生

扶老人”还是“撞老人”曾现罗生门

9月8日晚9时许,袁某发布微博称自己“今早扶了一个摔倒的老太,看到情况严重就给她拨了120, 结果老太家属赖上我了要我全权负责”。她在网上寻找目击证人,并称自己从未承认过撞老人。随后,一名女生表示愿意为袁某作证,证明她和老人之间有距离,不 足以撞倒老人,并发布了一组事故发生后袁某扶老人的照片。在接受当地电视台采访时袁某说:“老奶奶左摇右晃的,我就想着离她远一点……我往前走了大概五六 米的距离,然后突然听到老奶奶在后面呻吟,赶紧回头一看,就看到老奶奶倒在地上了。”事件发生后,多名网友表示支持袁某。

13日,老人方出现多名证人,两名女士在视频中表示自己曾在事故现场听到袁某承认是自己 撞的老人,“我问大学生,是不是你撞的?她回答是我撞的,是我撞的,讲了两声。然后她说,阿姨,我不是故意撞的,我会给老奶奶的腿瞧好,我会一直负责到底 的。”同时愿意实名作证。此举引发网友质疑,“你和老太什么关系?”“没说一句话,眼睛向下看,是看稿子念的吧?”

15日,北青报记者联系到发布视频的网友,也就是桂磊本人。他说,自己和妻子也于事发时 路过现场,曾听到大学生承认是自己撞的人。视频中的两个女性都和老奶奶住得不远,当时正要一起去买菜。她们两个人也出现在为大学生作证的目击证人拍摄的一 张多人围在老人周围的照片中,分别身穿黑白色条纹和蓝白色花纹上衣,坐在一辆电动车上。他还否认了“看稿子念”的说法。

11日下午淮南公安局宣传部门的负责人曾对北青报记者表示,双方各执一词,仅有一名目击 证人到公安局进行了笔录。然而仅凭一个证据很难下结论,还需要时间走访、调查周围人员、目击群众,因此需要大量证据还原事件真相。“肯定有一个在说谎,到 底谁在说谎,还要证据。”老人所在医院的医生也表示,无法通过老人的伤情判断是否被撞。

事件反转

警方通报:女大学生负主要责任

9月21日安徽淮南警方通报称,2015年9月8日17时许,淮南师范学院学生袁某在其辅导员陪同下,来到龙泉派出所求助:请求值班民警帮助调 取监控,查看其当日早上7时40分 许骑车经过中国一汽淮南服务站门口时,是否撞到了一位老太太桂某某。龙泉派出所进行了多方调查取证,证实袁某骑车经过桂某某时,相互有接触,遂移交交警田 家庵二大队处理。经交警田家庵二大队缜密调查,认定属于一起交通事故。袁某在这起交通事故中承担主要责任,桂某某承担次要责任。

21日,交警田家庵二大队已经分别向该起事故的双方当事人下达了《道路交通事故认定 书》,并告知双方当事人,如双方或一方对事故认定有异议,可自本认定书送达之日起三日内,向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提出书面复核申请。对交通事故损害 赔偿的争议,当事人可以请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也可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老人家属:能证明“没讹人”就够了

老人的邻居桂磊对北京青年报记者说,当天下午他陪同老人的侄女到交警大队取回了《事故认定书》。“认定书中提到,二人‘有接触、有剐蹭’,这就说明老人这方没有说谎,老人确实是大学生撞倒的。”

认定书中除了认定女大学生袁某在该事故中承担主要责任外,还认定老人承担次要责任。他解释,这是由于老人走在了非机动车行驶车道,而非人行道判定。

“能证明‘老人没讹人’,对家属来说就够了。”他说,哪怕老人负主要责任,只要能证明老人没有说谎,是大学生撞的,就够了。现在老人的家属一方关心的并非经济赔偿,而是老人及家属的名誉问题。

谈到下一步的打算,桂磊说,老人家属暂时不准备“提出异议”,但是他们想要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老人家属目前的打算是先看看女大学生是什么反应再说。”他说。

老人的儿媳也对北青报记者表示,警方提醒他们若有异议可以在3天之内申请,目前家属这边还要再商量一下,才确定要不要提出异议。她还说,目前老人的身体状况依然不好,由于术前检查不合格,手术依然没有进行。至于何时才能进行,还要等医生的通知。

据当地媒体报道,9月21日晚,在桂某某接受治疗的东方医院集团总院中,桂某某的女儿表示“接受”警方的调查结果。她表示,虽然认定老人承担一定的责任,但至少说明老人不是“碰瓷”和“讹人”,也算给老人及家人正了名。

市民忧虑|需要扶老人iso流程

老人摔倒扶不扶?市民:心想扶,力不足

老人摔倒,扶还是不扶?这是个问题。市民也对此吐槽连连。

“不是我不想扶,是我真不敢扶。”一位市民表示,不断有“好心人被讹”事件见诸报端,让他们对扶老人这件事心生担忧。“不扶不安心,扶了又不省心。就看你更愿意承担良心的不安,还是钱包的风险了。”

采访中,一位老人坚定表示:“我虽然是老人,但我不会去扶。”他认为,“一些老人心太坏,谁扶他就说是谁推倒的。这样的人一多,谁还敢扶?”

但也有人直言,“扶不扶老人这根本不应该是个问题。”一位律师直言,“我认为任何时候,老人肯定是要扶的,这是个道德问题,如果是你爸妈在路边摔倒,你也会希望有人扶的。如果有一天你老了摔倒了,大家都不扶你,你会怎么想?

但他也强调,扶不扶老人是道德问题,但“怎么扶老人”却是个“技术问题”。

《好人法》可行吗?市民:行不行,看实行

日前,有报道称,上海“好人法”立法提上议程。今后,沪上街头如遇路人突发急病,群众施救将有法律撑腰,或不用担心出手相救反遭诬陷。

那市民朋友如何看待“好人法”呢?大部分市民认为,“好人法”立意虽好,实行困难。

“据说这个法律只保护有急救证书的人,我们普通百姓哪有时间专门去学这样一个证?”这位律师指出,“要说法律,其实《侵权法》等一系列法律都能保护好心人,‘好人法’的效力还是有限的。”最后,这位律师也表示,“当然,有总比没有好。”

也有市民认为即使有“好人法”,但“老人不是你想扶,想扶就能扶”。“既然是‘好人法’,那我首先得证明我是个好人。万一像淮南那女生那样,探头拍不到,路人找不到,这法律还能保护我吗?”

老人,到底应该怎么扶?律师:给个iso流程

那么,“怎么扶老人”这个“技术问题”到底应该怎么解决?

市民给出了几个有趣的意见。一位律师提议,“我觉得有关部门,应该出台一个细则,或者是官方指导意见。告诉人们,怎样在法律保护的基础下,去扶起一个老人。比如怎样取证,怎样急救。再告诉人们,怎样的情况是讹诈,遇到讹诈应该怎么处理?”

他也强调,“虽然这很可笑,但眼下情况,老人是必须要扶的,那就要科学合理地去扶,让好心人安心,也让坏人无处遁形。”

也有一位市民直言,“扶老人”需要逆向思维。“我觉得好人的权益需要保护,但那些讹诈的人的犯罪成本也要提高。”他指出,一些好心扶老人被讹诈 的事件,最后即使好心人沉冤得雪,但那些讹诈的老人通常是“不了了之”。“有一句话说,不是老人变坏了而是坏人变老了。对这些坏人就要严惩,这样的人少 了,人们自然敢扶老人了。”

调查状态:进行中 欢迎参加问卷调查

老人摔倒,你扶不扶?(必选)*

会扶
看一眼就走
先拍照再扶
会围观保护现场
会围观且打110和120

    集思广益|“蛇咬效应”怎样消除

俗话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我们虽然不能断定公众的“蛇咬”反应,就是因为生活中屡屡发生的类似事件的影响,但影响或大或小总是有的。上述事件发 生后就有网友坦言:“此事件不给大众一个合理的解释,我发誓再不扶老人儿童。爱谁谁。”就可见影响之大。不能怪网友反应过激,实在是因为生活是最好的老 师。生活给人的挫折、磨砺、经验、教训,常常深刻得沦肌浃髓,左右着生活的航向,影响着“三观”的形成。试想,做好事的扶人者还要自证清白,今后谁敢再扶 人啊?亦因此,才有了六成以上的人产生扶人时要做好自我保护的心理。自我保护,不就是怕被讹吗?

但是许多时候,你没办法没时间采取自我保护的措施,比如附近没人,就你和摔倒老人两个,或者有人,但没手机,或者情况紧急,没有留下任何可供犹豫的时间。 就像前不久河南开封暴雨,路面积水成河。一老人骑电动车涉水时突然倒地,在水中不停挣扎。多名路人上前围观后复又退回。三分钟后,老人被几名路人拉起,但 是却已死去。是谁杀死了这个老人?是犹豫,是在“扶就负责”的恶例面前的权衡再三。难道这不是“蛇咬效应”的映照?

但不论如何,今天我们至少搞清楚了一件事,那就是我们的法律条文,其实完全是保护“扶老人”的人的。而如果你遇到真正遭反咬的情况,如果老人一方跟你说要你拿证据,你不要搭理他们,就让他们去起诉;而如果警察让你拿证据,你可以去投诉他法盲;如果警方要调解或老人一方要闹事,你也不要轻易答应或屈从,不要为了图省事,就放弃法律对你的保护。

社会的道德与良知呈现出虚脱的状态,经不起生活的挤压。如果现实总是出现四川达州“扶老 案”那样的委屈,委屈到受委屈者不但不敢接受“委屈奖”,而且还要举家搬迁,离开已经购房定居准备长期打拼的城市,这现实,就残酷得让人不堪。

要想改变这种虚脱现状,只有高擎公平正义的旗帜,给见义勇为的人解除一切后顾之忧,不让他们自证清白。就像上例,你说女大学生撞了你,你就得拿 出证据,并形成令人信服的证据链。否则对不起,你先退还人家学生证和垫支的2000元医药费,让人家投入正常学习,这才是公平合理的做法。警方也应主动介入,展开独立调查,不能只让当事人你一拳我一脚,好像拳坛上的敌手。如此,只会加重虚脱的程度,不会成为修复的良药。

新浪汽车综合报道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