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阅读

2050中国将成世界最大经济体

2050中国将成世界最大经济体

每日经济新闻

关注

摘要:中国将在未来三十年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中美两国的经济表现始终为全球瞩目

2月8日,普华永道发布了最新的经济研究《长远前景:2050年全球经济排名将会如何演变?》。报告指出,到2050年,全球经济力量从传统先进经济体向新兴经济体转移的趋势将会持续,从长期来看,新兴市场国家将会持续增加在全球GDP的比重,即便近期有部分国家的经济表现参差不齐。

报告提到,中国将在未来三十年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作为世界第一大和第二大经济体,中美之间存在紧密的经济纽带,两国的经济表现始终为全球瞩目。

利普顿:中国势必会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向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表示,关于全球经济的研究备受关注,我们更应注重中美两国经济的发展动力、对全球经济的贡献以及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而非局限于两国之间的排位。

新兴经济体被看好

报告预测到2042年,全球经济总量将会翻一番,2016~2050年的年均经济增长率为2.5%。报告认为增长动力大部分源于新兴市场及发展中国家。未来30多年,七大新兴市场国家(E7,Emerging market economies)即中国、巴西、印度、印度尼西亚、墨西哥、俄罗斯、土耳其的年均经济增长率将达3.5%,但七国集团(G7)即美国、英国、加拿大、法国、德国、意大利及日本的年均经济增长率将只有1.6%。

报告中预测的部分国家2016-2050年GDP年均增长率地图。

据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清华大学经济外交研究中心主任何茂春表示:“国际金融危机爆发9年来,对世界经济贡献最大的不是西方。包括金砖国家在内的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超过80%,而西方国家不足20%。”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发达国家经济形势不如从前。英国《金融时报》称,美国斯坦福大学霍尔教授曾发表《长期疲软》的文章,表示美国经济前景不容乐观。

参与撰写报告的普华永道首席经济师约翰·霍克斯沃斯(John Hawksworth)也表示:“我们将会看到经济力量由传统先进经济体向亚洲及其他地区的新兴市场转移。到2050年,E7国家经济总量将占全球GDP近一半,而G7国家的占比将缩减至20%。

对于实现新兴市场的长远经济增长,他认为,全球的政策制定者将面临多项挑战,例如人口老龄化、气候变化、某些国家的全球贸易增长放缓、收入差距扩大等。

报告中提出,若以购买力平价(PPP,Purchasing Power Parity)计算GDP,中国的GDP在去年就已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若这一趋势延续到2050年,美国的GDP甚至将成为“三哥”,位于中国、印度之下。

不过,若以市场汇率(MER,Market Exchange Rates)计算GDP,全球经济力量格局则没有重大的转变,美国仍是世界第一,中国第二;但预期中国仍然会在2030年前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美国第二,印度则从第七升至第三。

为什么按照PPP和MER计算,排名会有较大差异?赵锡军向记者分析:“购买力平价计算法侧重于进出口的贸易情况,而市场汇率法侧重的是投融资情况以及资金往来。”他解释说:

在较长的时间限度里,当一个国家从贸易输出导向转变为投融资输出导向,国家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单一的研究方法具有较大的局限性。中美两国是全球经济规模前两位的经济体,中美经济的发展变化对全球经济的影响非常大,因此对两者经济发展的分析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记者注意到,过去也有业内人士提出,“基于购买力平价的GDP数值,会高估发展中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因此,中国政府公布的经济总量不采用购买力平价方式,而是采用汇率

中国会不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报告认为,中国到2050年将会实现中等平均收入水平;而印度则因为基数较低,预期平均收入水平仍会处于中低水平。到2050年,中国人均GDP将达到4万~5万美元。

报告预期,到2050年,E7国家平均收入水平将仍然低于G7国家,但两者之间的差距会逐步收窄。

约翰·霍克斯沃斯补充说:“2016年,美国的人均GDP差不多是中国的4倍、是印度的9倍。到2050年中国的人均GDP有望达到美国的一半,印度将会是美国的三分之一。”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5年中国人均GDP约合8016美元。业内人士表示,到2020年的这段时间,被认为是中国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时期。

“中等收入陷阱”由世界银行在2006年的《东亚经济发展报告》首先提出,它是指一个经济体的人均收入达到世界中等水平(人均GDP在3000美元~10000美元的阶段)后,难以突破10000美元的上限,经济很容易长期徘徊或停滞不前。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黄有光教授曾在去年12月发表演讲认为,中国不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他分析称,中国现在人均收入约为8000美元,用购买力评价以后更高。今后即使每年平均增长速度是5%,也会在2030年前跨越1.6万美元的高收入。

值得注意的是,约翰·霍克斯沃斯还指出,很多新兴经济体的增长动力源于较快的人口增长,因此这些国家需要刺激本地需求及劳动力人口的增加;同时,新兴经济体需要大幅提高机构效率并改善基础设施,才能实现长期增长。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颜色认为,中国要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最核心的因素是要加强社会流动性。

社会流动性:指上一代人的收入、教育和地位对下一代人的收入、教育和地位的影响程度,影响程度越高,社会流动性就越低——通俗地说,社会流动性低,就是所谓“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社会流动性高,就是所谓“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政府规模过大,劳动收入占比低和收入分配不均,这些问题主要体现为静态的不平等,这不是最可怕的。颜色认为,最可怕的是社会流动性低、社会利益结构被固化,这将造成动态的不平等,有可能导致长期的经济增长停滞。

本文著作权归微信公众号每日经济新闻(nbdnews)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新浪新闻客户端。

延伸阅读

贸易战或助中国加速成最大经济体

贸易战将迫使中国调整其国内经济结构,以加速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

查看详情

微博热议——

@邓浩志(微博自媒体):

这些预测仅基于过去的增长数据及国家大小,并未把民族文化考虑在内,中国的快速增长和中国人的勤劳密不可分,当然你也可以理解为国人爱财如命。而E7的部分国民则明显没中国人那种雄心。

@陆鹏飞-散户明星(微博自媒体):

会计师就知道数据推测,不了解中国新政,一带一路的经济总量将爆发式增长,五年就能实现世界最大经济体。

@实况神圣(微博自媒体):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股市08年全球经济不好的时候跌幅居前,现在全球经济复苏了还是跌幅居前。

@无应答(微博网友):

除中国印度现在发展速度比较快,印尼,巴西,俄罗斯默西哥以这几年的经济表现,要超日本,恐怕不容易,印度GDP超欧美,这恐怕也不是太容易,三十几年后的事情,现在说还早了点,但中印两国人口太大,人均要赶上最发达国家一半,可能是很难的。

@心卟死_永生天下(微博网友):

关键还得看这轮改革。房价能不能抑制且不崩盘,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能否起效果,一带一路战略能否顺利实施,反腐倡廉 服务型政务能否建立,还有央行的货币政策,以及东海台海南海新疆西南边界能否稳定可控。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