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阅读

有话可说:闽剧比基尼走了味的秀

有话可说:闽剧比基尼走了味的秀

新浪新闻客户端

关注
摘要: 近些年,很多人都在思考东西方文化如何融合?怎样让中国文化走出去?将性感外露的比基尼,与含蓄内敛的戏曲混搭在一起,显得水火不容。

日前,有网友将一组模特秀组照上传微博,引来一片争议之声。照片中的模特们,头部是传统的戏曲扮相,身上穿的却是开放的比基尼。这组照片摄于福州三坊七巷内一场开业仪式上。

该网友共上传7张照片。照片中,模特们身着比基尼。但相比开放的服装,她们头部戏曲扮相更加引人注目。如此“混搭”风格,引发网友争议。“不伦不类”“四不像”……

中国国粹与比基尼的创新合体

无独有偶,早在2012年一场“国际比基尼小姐大赛”,就有人大胆创新将比基尼与京剧头饰相搭配。

针对相似事件有网友认为,模特走秀方式可以创新,但不应该“亵渎”传统戏曲艺术。也有网友对此现象持温和态度,认为比基尼和戏曲扮相搭配在一起并不违和。有的认为,这一现象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工作人员表示,这只是一场小范围的内部模特秀表演,无意伤害网友们喜欢传统戏曲文化的感情。

“闽剧比基尼”秀引争议

“闽剧比基尼”,没文化真可怕

对于这样的出格之举,虽然福建闽剧院官方微博并未一上来就一棍子打死,而是转发了这组照片,并貌似中立地“求互动”:借戏曲元素之名,想来必定 争议颇多,欢迎留下您的见解,让争议更有价值!虽然网上也不乏平静视之甚至叫好者,但总的来说,十有八九都是批评声:毁三观,不伦不类,亵渎传统戏曲艺术,俗不可耐,猴哥快来收了这些盘丝洞出来的蜘蛛精,喜欢看闽剧的外婆看到后一口老血差点吐出来……口水滔滔,绵延不绝。

更有激烈评论此举为博眼球缺智商的炒作。如果说,之前的比基尼小姐大赛等活动生硬加入京剧元素,已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冒犯的话,那么此次将戏曲和比基尼两种元素结合的所谓创新,则更为拙劣,是一种创意匮乏和缺乏智商的体现了。有道是“没文化真可怕”,把国粹搞成了夜总会。

创新的背后 外露与内敛的碰撞

近些年,很多人都在思考东西方文化如何融合?怎样让中国文化走出去?初衷无可厚非,但是将性感外露的比基尼,与含蓄内敛的戏曲混搭在一起,则显得水火不容,着实令喜欢传统艺术的人无法接受。

北京现比基尼洗车

秀不能只要诱人 丢了文化

如今包括京剧、闽剧等在内的一些传统艺术日渐式微,可以在一些 商业活动中予以展示和推广,各路表演者也确实需要考虑通过创新,使之“枯木逢春”。但是,如何参与商业活动以及创新,却是个十分严肃的命题。再怎么创新, 都应以保护它的原汁原味和传承健康文明为主旨,参与商业活动也要以尊重传统艺术为前提,不能丢弃“传统”二字,而将其扭曲或恶搞得面目全非。

比基尼 挑战保守话题而生

1946年6月30日,太平洋的比基尼岛上爆炸了原子弹,18天以后,一位名叫路易斯·里尔德的法国人推出了比基尼泳装。比基尼面世令世界震惊 的程度不亚于那一颗原子弹爆炸的威力,尽管这种新款式引起了很大争议,但它还是成为一种人性自由与解放的象征,是20世纪现代主义文化的一个标志,并且很 快被后现代社会所接受,成为表达后现代文化种种观念的时尚符号。

在那之前,泳装还是保守的,遮盖着身体的大部分。事实上在当时,这套被命名为“比基尼”的泳装,在地中海沿岸国家视其为瘟疫,意大利明令禁止,西班牙海岸警卫队驱逐穿比基尼泳装者,甚至美国也曾为比基尼抓过人。比基尼就像是为了挑战保守与传统而生,半个世纪后,仍常常成为舆论的焦点。

总之,该守的守,该变的变。让“美女经济加低俗表演”领衔传统文化复苏,无异于饮鸩止渴。

  • 比基尼京剧不是创新是亵渎

    当京剧“混搭”比基尼,这创新就颇有些不伦不类。中西文化可以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也可渗透,但不可生搬硬套,更不可恶搞。

    查看详情

据郑州晚报、光明日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