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阅读 资讯

马云唱歌演电影为何都叫好?

马云唱歌演电影为何都叫好?

头条文章

关注

摘要:与其说他们喜欢马云王思聪,毋宁说他们是“认钱做父”或“认钱做夫”。

马云与王菲合唱电影主题曲刷屏朋友圈,有网友羡慕说,有钱真好!

我们对于名人的崇拜,无论是发自内心,还是出于调侃,其实都无伤大雅,不过要谨慎金钱的“道德涵义”。

“知道”(nz_zhidao)跟你谈谈,我们要怎样看待金钱与名人。

最近,马云要演电影登上热搜榜。跟甄子丹、吴京和李连杰等一线动作明星共同合作,主题曲甚至和天后王菲一起合唱,喜欢太极的马云或许在这部电影里会圆了他期待已久的中国功夫梦。

这不是马云第一次上热搜了。前不久,马云在阿里云栖大会上连唱4首歌曲,引发现场尖叫连连,网友也掀起热议。马云虽然是一个商业奇才,但不得不承认,他的唱歌技巧实在是一般,“唱歌你是认真的,跑调你是天生的”,心疼现场那些乐手,而跟李健合唱《传奇》时,甚至差点把李健的调也给带偏了。

后来马云在微博上发文自嘲,网友也在微博下面热情地跟帖,热门评论第一条是:“只要你有钱,唱什么歌都好听。”

很显然,这个回复只是抖机灵和调侃,不过它倒也颇为真切地反映了不少网友的心声——他们很喜欢这个“有钱”的马云。热门评论里的其他回复也都不约而同表达了这个意思,比如“下一步,和我一起上爸爸去哪儿”“是是是爸爸说的什么都对!蚂蚁花呗可以迟点还嘛”……把马云当做“爸爸”,与把王思聪当做“老公”,其实是一个意思,与其说他们喜欢的是马云和王思聪,毋宁说他们是“认钱做父”或“认钱做夫”。

在时下一个成功崇拜和名人崇拜的社会环境下,马云、王思聪、王健林、马化腾等商业名人也都成了网络红人,网友天然地也对他们有一种好感和亲切感。他们的一言一行都被网友密切关注,他们做了什么网友多数时候也都是说“对对对”,而网络上流行的种种调侃他们的段子,内里也是对他们的一种喜爱和崇拜,比如“不知妻美刘强东,普通家庭马化腾,悔创阿里杰克马,一无所有王健林”。对于网友的名人崇拜,我们也不必上纲上线地批评,毕竟公众视野中的马云等人,无论是商业魄力还是社会担当,倒也颇有可圈可点可敬之处。

我们关注的是问题的另一面,“只要你有钱,唱什么歌都好听”,反过来是否就是说,“如果你没钱,你唱什么歌都难听”?换言之,你有钱,所以你说什么都是对的,做什么都是对的;但如果没钱,你说什么都没人听,你做什么都可能是错的。这才是我们的担忧的地方:对强者的崇拜虽无可厚非,但是否会反过来加剧了我们对弱者的排斥和歧视?

事实上,对强者的崇拜并非古已有之。英国学者阿兰·德波顿在其著名的《身份的焦虑》一书中,对社会舆论对于成功者和失败者的态度做了一个考察。他以三个“关于失败的三个有用的老故事”为切入点,说明从公元30年到18世纪下半叶,社会舆论会通过各自不同的方式为身份低下的人们提供了精神上的慰藉:“它们向世上不幸的穷人传达了三个观念:其一,他们才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他们理应赢得尊重;其二,在上帝看来,世间的地位并不代表任何的道德意义;其三,从任何层面看,富人都不值得尊敬,他们冷酷无耻,而且终归在即将到来的无产者正义的革命风暴中灭亡。”

在这个时期,富人是有道德瑕疵的群体,他们不被尊敬。不过从18世纪中叶开始,公众对于富人的态度开始发生了转变,“关于成功的三个让人焦虑的新故事”传达出的是这样的观念:“人的才识往往能影响或决定他在社会上的地位,这种认同反过来赋予了金钱一种新的道德涵义。过去,社会上的财富是依据血亲关联世代相袭,金钱的涵义自然只是昭示某人有幸而生于富贵之家,因而,人们自然也不会将金钱视为一个人智识和才能的指标。但在精英社会里,一个人如果没有相当的才干,他不可能有一份高声望、高薪酬的职位。故而财富成为一个人良好秉性的象征:富人不仅富有,而且就是比别人优秀。”

阿兰·德波顿说到了问题的症结,从18世纪中叶开始,舆论开始赋予金钱一种“道德涵义”。以前,有钱或是没钱,只是财富的多寡而已,一个人有钱并不代表着他更权威、他更聪明、他更讲道德、他更有同情心;可是当金钱被赋予“道德涵义”之后,一切就都不同了。社会上信奉的“只有那些德性高尚的人才能变得富有”,也就是说,一个人之所以富有,是因为他德性更高尚,他更懂得做人,他更勤奋。

这样的论调在当下中国社会实在是有些老生常谈了,公众号里无数的鸡汤文都在以马云、王健林、马化腾为案例,提炼归纳他们之所以能够成功的种种“德性”,并鼓励年轻人向他们学习。舆论之所以如此偏爱马云、王思聪等人,就是金钱的“道德涵义”在起作用,因为马云成功了,所以他理所当然做什么都是对的,唱什么歌当然也都好听。

将金钱赋予“道德涵义”,很可能会变成对穷人的一种压迫和羞辱。阿兰·德波顿不无担忧地说道,“既然成功者理应成功,那么失败者就理应失败。因此,在精英崇拜制度下人们致富无可厚非,同理,人们挨穷也不是没有缘由。正因为如此,一个人身份低微,其境遇固然令人同情,但一切也是咎由自取。”“贫穷本身就是一种痛苦,而在精英崇拜的社会里,贫穷更是一种羞辱。

比如,时下“富人思维”和“穷人思维”是网上非常流行的概念,这样的划分虽然有助于简单清晰地分析一些问题,但其潜台词却是对穷人的贬低:穷人之所以穷,是因为他们的思维有问题。将贫富问题简单归结于主观因素,就会无视主观因素背后潜在的某些社会症结。

这也才是我们想提醒读者朋友的地方。我们对于名人的崇拜,无论是发自内心,还是出于一种调侃,其实都无伤大雅。只不过我们要尤其谨慎金钱的“道德涵义”,如果我们毫无原则地推崇名人,反过来我们可能会无意识地歧视或伤害穷人。就像你可以认为“有钱的马云,可以唱什么歌演什么电影都好”,只要你不认为,“没钱的‘马云’,唱歌演电影都差”,就行。

本文著作权归南周知道以及其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新浪新闻客户端。

微博热议——

@马云:

我发现自己内心深处原来一直活着一个“爱玩的文艺青年”,这么多年来,我的灵感创意和快乐源泉都来自这个热爱艺术,喜当票友的“他”……过了50了,也要给他一个机会释放自我,同时也为我下半辈子找个就业方向,就当小丑登台,喜欢我的人开心,我很开心;不喜欢我的人不开心,我更开心。

@大公网 :

BAT三大佬童年梦想各不同,马云童年梦想最丰富,唱歌、演戏、画画;李彦宏从小喜欢植物,相当园丁管理花园;马化腾喜欢天文学,梦想当一个天文学家。而其中真正实现梦想、畅怀大笑的只有大佬马云。

@A禅绣家(网友):

别妒忌,世界在变,今天成功很难低调。因为没有秘密。

@Khan(网友):

没关注,更没一点兴趣去看什么马云唱歌演电影。媒体大概高估了这些人的影响力吧。毕竟有人需要消费娱乐,有人需要消费批判,到头来满足了各个阶层,一切矛盾也就消解了。个人而言,我不愿意为马云唱歌这个行为付出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但还是最终介入,哈哈真是讽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