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阅读 资讯

官方:

官方:"格斗孤儿"俱乐部不合规

新浪新闻客户端

关注

摘要:越西县委宣传部部长表示,恩波格斗俱乐部隐瞒事实真相,存在欺骗性。

近两个月来沸沸扬扬的“凉山格斗孤儿”一事,以少年学员返乡读书为结果暂时画上了一个句号。一段“孩子不愿回去被强行按手印”的视频引起了不少舆论同情,但有关部门表示,恩波格斗俱乐部在招募学员时存在隐瞒情况。孩子们应先接受义务教育。毕业后,仍可参加格斗训练。

俱乐部位于成都郫县的训练基地(等深线记者  孔令春  摄影)

等深线记者了解到,恩波格斗俱乐部在2015年时曾以一所武术学校的名义在凉山招收学员。发在越西县民政部门工作交流群中的一份招生简章写明,招收对象为11岁至14岁初中生,接受初中义务教育的同时学习武术,还在西昌对招收学员进行体检。

一名越西县委宣传部人员向《等深线》(ID:depthpaper)记者透露:“我们一直以为孩子们在完成义务教育的同时,也学有一技之长。然而实际情况却和招生简章不相符。我们会对家属和孩子做思想工作,积极引导,让他们重返校园,完成义务教育。”

越西县委宣传部部长表示,恩波格斗俱乐部隐瞒事实真相,存在欺骗性。记者从越西县委宣传部获悉,当地民政局一名民政助理已停职接受调查。

恩波俱乐部工作人员曾解释称,孩子们的文化课主要在晚上进行,老师主要来自周边小学兼职教师,约有七八名。但俱乐部并未能提供教师名单。而等深线记者从多方证实,恩波俱乐部并没有教学资质。

由于学校位于成都,在家长看来,成都的教育相比凉山会更优越,这也是不少家长把孩子送往格斗俱乐部的原因之一。

凉山州教育局基教科课长宋刚接受央广采访时也表示,根据他了解的情况,当初少年学员家长同意将孩子送到恩波格斗俱乐部训练。一个是因为当时俱乐部过来做了一些宣传。因为他们是搞慈善的,这些孩子过去之后能够通过这个渠道学到一技之长。当时俱乐部也承诺会给他们开设相应的初中阶段课程,保证他们初中阶段的课程学习。有些家长觉得这也是条路子,陆陆续续就有些去的。

宋刚表示,从义务教育要求的角度讲,如果希望继续训练,需要学生在成都能够保证接受正规的初中教育。“既然俱乐部不能保证孩子接受义务教育,成都也不能明确他们是否能保证的话,那么只能先把孩子接回来,先接受义务教育。如果他有这个爱好,毕业后愿意继续学,参加训练、从事这个项目都是没问题的。”

8月16日,来自凉山越西县的12名孩子被监护人从成都接走。稍早时,已有5名来自同县的孩子被家长接回家中。当地官员表示,这是应家长和监护人要求进行的。接回当地后,将妥善安排孩子们的受教育问题。也会根据需要,联系当地体育学校入学。

被强按手印带走的孩子(动图截自@王志安微博视频)

在16日当天,有一名少年学员疑似不愿离开,由大人拽着手在一份材料上按了手印。该俱乐部运营总监朱光辉解释:签的是一个有我们草拟的接收证明,证明这个孩子是由监护人来接,接走时孩子身心是否健康,接走后,其教育和生活问题由监护人来保障。因为有些孩子太小,有些监护人不会写字,就由越西县民政部门来代写,我们为了起到一定的法律效力,所以,我们要求监护人以及本人按手印。

朱光辉同时坦言,看得出有的孩子被接走时有些抵触。他们会在适当的时侯去做回访。希望他们将来能读好书,成为有用之才。

宋刚在采访中也提到了这个问题:少年学员在那儿待的时间比较长了,和教练、工作人员也有些感情。同时也不排除个别孩子很喜爱这项运动。后续教育部门会注意孩子的心理状态。宋刚介绍,孩子们目前交给监护人,在家等待9月份开学。开学后,教育部门会全部安排到学校就读。

孩子们曾在镜头前坦言,俱乐部能吃到牛肉、鸡蛋,在家只能吃土豆。来时衣服只有一件,走时行李几箱。这让不少人觉得留下来对于这些孩子似乎更好。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儿童保护问题专家童小军表示:这些儿童参加体育竞技究竟是因为有才能?还是因为贫困而没有其他出路?受到贫困影响的孩子,他们的生存状态并没有太多选择。

他认为,在现在的情况下,没必要去纠结是回去好还是留下好。他觉得这两个选项都不好。不管哪一个,孩子都是贫困的,只能保持温饱,而无法期望发展。

去俱乐部:可能是部分监护人能想到的最好出路

尽管存在这样那样的情况,但的确也有一些家庭认为去俱乐部实在是他们能想到的最好出路了。

俱乐部的小懂(化名),今年9岁,父亲病逝,母亲改嫁,他加入恩波格斗已有三年。他曾因为年龄太小,一度被拒收,在他的叔叔恳求下才进入俱乐部。小懂的堂哥苏木达尔基则是俱乐部里的“领军人物”。

苏木达尔基13岁辍学加入恩波格斗。在一个格斗赛中,苏木达尔基9战8胜1负,夺得蝇量级金腰带,获得了三万多奖金。如今21岁的苏木达尔基梦想站上终极格斗冠军赛UFC(Ultimate Fighting Championship,终极格斗冠军赛)的舞台。

“现已在美国学习了三个月,等8月9日马尔康比赛完之后,又要赶往美国接受训练。”苏木达尔基的父亲告诉记者。谈起儿子的成就,苏木达尔基父母颇感骄傲,但也为儿子未完成学业感到遗憾。

来自凉山越西县马拖乡北河村的小罗(化名),今年15岁,和弟弟小平(化名)一起加入恩波格斗已有一年。兄弟俩的父亲病逝,母亲改嫁。当时,家中四个兄弟姐妹,最小才3岁,最大只有11岁。如今,17岁的姐姐远在江苏打工,妹妹跟着叔叔阿婶一起生活,小罗小平两兄弟在成都。已有四个孩子的阿婶,三个儿子在外打工,自己留在家中照顾小女儿还有侄女,以及四个孙子。

“他们无依无靠,俱乐部可以抚养他们到18岁,这是孩子目前最好的出路。”记者走进越西县马拖乡北河村时,迎面遇到背着孙子的阿婶在街上站着,叔叔席地而坐,与邻居正在交谈。在叔叔阿婶和邻居看来,小罗小平加入俱乐部要比留在家中好。

亲属们告诉记者,小罗和小平,从小调皮,成绩不好,小学即辍学在家,后来阿婶在乡长和民政助理那里得知,成都有一所专门针对孤儿和留守儿童的武术学校,在征求了兄弟两的意愿后,就把两人送往了恩波格斗俱乐部。

“我们也会经常去成都郫县看望孩子,他们也会经常给我们打电话问好,相比以前,现在变得懂事有礼了。”小罗的叔叔讲道。小罗的阿婶对记者表示“我的想法就是让孩子留在俱乐部,虽然艰苦一点。相比以前在家中不听话,现在变得更诚实,毕竟俱乐部教训的也会好一点。”

本文著作权归观察者网(公众号:guanchacn)以及其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新浪新闻客户端联系。

大V热议——

@延嘉(评论员):

比起把这些孩子送回凉山,不如由政府出头,帮助这个俱乐部建立一个民办的中专学校(类似于足球学校,武术学校这种),才是最好的办法,而直接送回去,这绝对是最不好的解决方法。

@請叫我陳三(作家):

看到“格斗孤儿”的报道后,让我想起了心意六合拳中的一句话[恨天无把,恨地无环]。 若是天地真能有把,我相信阿杰这群小孩,亦能 [怒发冲冠,拽天环。灵心一恨,地生环。] 可现实就是,一分钱难倒英雄汉,任凭你武功再高,面对这样残酷的现实,仍旧无用。

@王志安 (资深媒体人):

刚才一个电视台和我连线,问我为什么反对解救这些格斗少年?我说我反对用解救这个词,这是对孩子们的污名化。他们又不是被困黑砖窑的童工,不需要解救。他们为什么不去解救11岁时的伏明霞?不去解救TF男孩?这是对综合格斗运动的偏见。

@孙柏PaiSuen(政府工作人员):

精准扶贫要因地施策、因人施策。对这种模式最大的指责是这些孩子没有接受义务教育,那之前当地教育部门在干什么?把这些孩子带回去就能保证每一个都保质保量接受义务教育么?

延伸阅读

格斗孤儿:我回去也会再跑回来

“你为啥不愿意回去?” “我回去就会和那里的人一样,吸毒,偷东西。”

查看详情

你觉得这些“格斗孤儿”应该送回大凉山还是留在俱乐部继续格斗?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