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阅读 资讯

国产手机的海外表现如何?

国产手机的海外表现如何?

经济日报

关注

摘要:“国产手机集体大涨价”的新闻登上头条,可国产手机的另一项表现不服气了。

过去一年,国产手机在以欧美为代表的成熟高端市场,以印度等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和以非洲为代表的初级市场,表现都是“可圈可点”哦!

中国品牌华为的广告彩旗飘扬在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繁华的街道上。经济日报记者翟天雪摄。

2015年,中国国产手机品牌在印度市场的市场占有率仅为14%,印度自有品牌市场占有率54%,但一年之后,中国国产手机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已达到46%,vivo、小米、联想和OPPO“挤占”了销量前5名中的四个席位。

这正是国产手机发力海外市场的一个缩影。从数字来看,2016年,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15亿台,同比小幅增长3%,对比2015年的12%增速骤降9%,当全球市场趋于稳定,国产手机品牌为何能在海外一路走红?又有怎样的取胜之道?

高歌猛进一整年

2月16日,联想发布了2016-2017财年第三季度财报。财报显示,在海外市场,联想移动销量环比增长高达16%,其中Moto G系列在拉丁美洲大区销量同比增长23%。

2016年9月6日,联想集团副总裁、首席客户体验官常程介绍Moto Z系列手机。当日,联想集团宣布精品旗舰智能手机Moto Z系列正式上市。 

与联想一样,国产手机厂商在过去一年海外市场的增长可谓“高歌猛进”。来自华为的数字显示,其2016年的营收同比增长了32%,达5200亿元人民币,其中60%的营收来自海外。

国产手机厂商扬帆出海,面对的是“高、中、低”三大市场:以欧美为代表的成熟高端市场,以印度、东南亚、中东等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和以非洲为代表的初级市场。2016年,国产手机在三大市场的表现“可圈可点”。

在欧美市场,来自第三方市场研究机构的数据显示,华为目前在全球33个国家的市场份额超过15%,在另外18个国家的市场份额超过20%。这50多个国家,近半数位于欧洲。

在非洲市场,金立和三星打成平手,2016年全球销量达到4000万台。在国内市场名不见经传的手机厂商传音同样是非洲市场的霸主,旗下三个手机品牌TECNO、itel和Infinix都是诸多非洲国家的名牌商品。

不过,国产手机表现最亮眼的还是中端新兴市场,这也成为它们“走出去”的主要“战场”。相较于苹果在印度出货量仅排到第十名,乐视在进入印度100天后就成功地售出50万部超级手机,并收获了超过5亿卢比的销售额。小米去年三季度在印度市场销量超过200万台,同比增长150%,2016年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2016年10月份,中兴在俄罗斯手机市场份额首次超过苹果位居第二,仅次于三星。魅族2016年手机出货2200万部,其中海外市场约200万部,也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南亚和东欧市场。

“天花板”外寻求“蓝海”

对于国产手机厂商来说,海外市场究竟意味着什么?

“尽管开拓海外市场对于国产手机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但这个战场不得不征服,因为这块蛋糕实在太大。”手机中国联盟秘书长王艳辉说得相当坦白。

的确,对于国产手机厂商而言,海外市场意味着扩张的速度。来自市场研究机构赛诺的报告显示,预计今年国内手机市场增速只有1%,而且未来三年都将只有1%-2%的增长,伴随“换机潮”告一段落,“天花板”已初步显现。但新兴市场依然保持着高速增长,去年第四季度,印度手机出货量增长依然高达18%,苹果CEO库克曾直言,现在的印度市场就像是七年前的中国市场。市场研究机构IHS Technology中国研究总监王阳表示:“目前除了华为在国内和海外市场销量各半之外,其他手机厂商海外市场占比都要小很多,增长空间都很大,在新兴市场中,包括印度、俄罗斯、中东人口都不少,市场前景广阔。”

速度就意味着利润,与国产手机厂商间竞争的“刺刀见红”相比,海外市场几乎可以称之为一片“蓝海”。“从目前来看,国内市场手机厂商的格局已经基本确定,但在海外,竞争才刚刚开始,还很难讲谁是赢家。”王阳如是说。

不过,尽管欧美发达国家作为成熟市场,相对其他地区品牌效应和利润会更好,但国产手机厂商依然主攻新兴市场,这又是为什么呢?答案在于,国产手机厂商输出的不仅是产品,面对价格敏感的新兴市场消费者,生产和营销上的“中国玩法”也更加灵验。

百花齐放的“中国玩法”

新兴市场这个战场,被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杨元庆称为“规模加效率的游戏”,这是国产手机厂商最为擅长的打法。金立集团总裁卢伟冰表示:“每一个企业在做全球布局的时候,都会有自己的线路图,不会全面出击,金立的渠道策略其实非常简单,就是在全球市场复制中国市场的成功模式。”

“中国玩法”包括追求效率和用户体验的本地化。2月10日,小米宣布已经开始在印尼本土生产手机。小米公司高级副总裁王翔透露说,从2017年起,小米在印尼销售的手机产品将实现100%本地化。在印度,华为已启动“印度制造”,OPPO预计每年将在其印度工厂生产5000万部手机,并计划在印度建设价值2.16亿美元的工业园。在研发领域,传音甚至在尼日利亚的拉各斯和肯尼亚的内罗毕建立起研发中心,为非洲用户提供更“接地气”的本地化服务。

“中国玩法”也包括曾在国内市场历经考验的渠道和营销策略。擅长饥饿营销的小米把自己招牌式的在线抢购模式带到了印度,其销售量的七成以上都通过线上渠道完成。OPPO、vivo和金立则延续了“冠名+线下渠道”的策略,vivo连续冠名了2016年和2017年两赛季的印度板球超级联赛(IPL)。金立则花800多万美元成为IPL冠军球队KKR的主赞助商。金立印度地区主管阿温德表示,目前金立在印度拥有10家代理商,发展了3.5万家零售门店。

不过,力图在海外市场大展拳脚的国内手机厂商,也依然要面对一系列挑战,其中之一就是专利门槛。早在2014年,小米在印度遭到爱立信的专利诉讼,此后仅有采用高通芯片的小米手机才能在印度销售,去年OPPO和vivo在印度市场也遭遇了杜比实验室的起诉,要求两者每部手机需向杜比实验室支付3.4元人民币。专利分析与运营公司墨丘科技CEO黄伟才表示:“中国前10位的手机厂商中每一家面前都有至少20家其他公司排着队等待许可谈判,这种情况还会持续很长时间。这种压力正在严重地挤压厂商的海外市场机会。”

解决之道是寻求外部合作和自主创新,特别是专利资产的积累。来自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数据显示,2016年专利申请受理量排名前10位的企业中,包括华为、乐视、中兴、OPPO、小米、努比亚等七家手机终端企业,其中华为以4906件,乐视以4197件,中兴以3941件,分别排在第一、第三和第四位。

延伸阅读

国产手机都误会了工匠精神

国产手机品牌热捧的“工匠精神”,看来其实只是匠气……

查看详情

新闻链接

国产手机集体大涨价,涨的多是这个价位的手机!

春节过后,国产手机市场的竞争依旧激烈,为了赢得更多市场份额,很多手机厂家都曾大打价格战。但近日,小米、魅族、乐视等多家手机厂商相继宣布为其手机产品调价,涨幅从几十元到一两百元不等。

在互联网低价手机模式走红多年之后,这是国产手机的第一次集体涨价。市场对此反应如何呢?涨价趋势是否会持续下去呢?

国产智能手机纷纷提价 专家称未来仍有涨价空间

记者走访深圳华强北的手机卖场发现,涨价的多为一千元左右的国产智能机,但消费者对于本次涨价反应平静。 

顾客:会有一点点感觉,999和1099,就是心里感觉从三位数字好像一下子变成了四位数字。但如果看中的话不会在乎100块钱。 深圳某家电卖场总经理 :消费者对这种敏感度不大,因为厂家也赠送了一些壳和膜,这种附加的价值可能远远大于100元。

从几家厂商的涨价公告中可以看出,元器件采购成本上涨是本次国产智能手机价格集体上涨的核心原因,而这一趋势可能仍将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持续。

OPPO副总裁吴强:2017年,整个智能手机行业面临着非常大的压力。上游的原材料,比如说芯片、屏、内存、照相摄像头这些关键核心器件都在涨价,资源出现紧缺。 

此外,国产手机高端化进程也在明显加速。目前,我国大多数消费者已经从对手机性价比的单方面追求,转向对品牌、产品、服务、工艺等各方面的综合考量,愿意为“品牌溢价”买单,买手机的预算也有增加。 

记者:你愿意花多少钱买手机? 

深圳市民1:2500左右的,以前基本上是1700、1800吧 。

深圳市民 2:3000、4000、5000都可以,现在国产手机都挺好的。 

深圳市民3:2000多吧。

深圳市民4:大概就用3000上下的手机就够了。

消费升级为国产手机拓展高端市场提供了必要条件,以往在千元市场厮杀激烈的厂商们也都纷纷开始上探至2000—3000元的中高端市场。多家厂商纷纷表态,未来的手机价格上行是必然趋势。 

业内专家也一致认为,各大厂商必须在技术创新、渠道铺设、海外推广等方面多管齐下,才有可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不被洗牌。 

数码和家电进入“换换换”高峰期

手机厂商是看准了消费者对数码产品升级换代的需求,而开始敢于涨价。根据央视财经“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统计的相关数据来看,数码、家电的确已经进入“换换换”高峰。

在2017年的消费意愿排名中,电脑、手机等数码产品和家电占比分别达到了42.33%和40.42%,智能化时代,从电脑、手机、数码产品,到电视、冰箱、空调,百姓统统都要换。 其中,90后年轻人和60岁以上的老人对电脑等数码产品的换代需求相对更强烈。

本文著作权归经济日报(公众号:jjrbwx)以及其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新浪新闻客户端联系。

网友热评——

@罗文明(自媒体):

国产手机的质量越来越好了,故期盼更多的国产手机走出国门,占领更多的世界市场!

@wangzhenx(时评人):

手机价格别争高低,技术创新比拼高低。若有技术领先,何愁价格偏低?若无技术支撑,价高怎有销路?

@付亮的竞争情报应用(独立IT、电信分析师):

网友问国产手机涨价,我的观点:①大趋势未变,降价和新品提高性能抬价;②短期涨价,是股东盈利压力,是元器件涨价传导,但最主要是对此前定价策略的调整,原本低价扩大销量的做法在低端市场的效力已明显降低;③与渠道、营销成本增加无关;④激烈竞争环境下,无缘故的涨价是自杀。

@侯宁(独立财经观察家):

国产手机在市场占有率总和与销量均为苹果1.8倍的情况下,苹果的利润却是国产手机总和的13倍!苹果如此高的利润,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暴利。

@烈枫(数码资讯博主):

国产手机品牌大家都知道很多,但是他们的幕后功臣:闻泰、中诺、龙旗。。。等等的ODM厂商却没几个消费者认识,他们都很擅长设计和制造智能手机,然后被部分手机品牌买走整个方案进行包装再销售。例如闻泰,2016年就出货6550万台手机,你手上的红米魅蓝荣耀都可能出自于这些ODM厂商之手。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