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阅读 资讯

美国真要和中国打贸易战?

美国真要和中国打贸易战?

央视

关注

摘要:近日,美国商务部裁定向中国企业征收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

美国华盛顿时间2月2日,美国商务部就对华不锈钢板带材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作出终裁,裁定中国企业63.86%-76.64%的反倾销税率和75.6%-190.71%反补贴税率。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将在3月20日左右做出美国产品权益是否受到侵害的最终裁决。有媒体报道称,如果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之后确定其此前的调查结果,认为美国此类产品受到了不公平竞争的伤害,这一反倾销税将生效并持续5年。

中方回应:对美方不公平调查方法表示质疑

2月4日,中国商务部贸易救济调查局局长王贺军就此表示,中方对美方连续对华钢铁产品裁出高额税率表示失望,对美方不公平的调查方法表示质疑。

2017年刚刚过去一个月,我国企业的海外贸易之路走得并不平坦——

美国将对中国产大型洗衣机征反倾销税

2017年1月10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对中国洗衣机反倾销案作出了肯定性损害终裁,导致中国输美大型洗衣机被征收高额反倾销税

2017年1月23日,美国商务部公布最终裁决结果,认定从中国进口的卡车和公共汽车轮胎存在倾销和补贴行为

新年伊始,中美之间贸易摩擦频繁,美国商务部究竟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中美之间贸易摩擦会升级为贸易战吗?

央视评论:贸易战成不了拯救美国的“钢铁侠”

近年来,美国对中国输美的钢铁产品频繁发起贸易制裁措施,并伴以巨额的惩罚性税率。商务部数据统计,去年我国和美国的贸易摩擦中,一半出现在钢铁行业,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全球钢铁产能过剩,中国又是世界钢铁产量第一的大国;另一方面,更是与美国国内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有关——无论是美方的调查方式或手段上,还是在“惩罚性”措施上,都带有明显的保护主义色彩。

美国“重振制造业”重点扶持钢铁产业

众所周知,美国曾经是世界钢铁业界的老大,产量占到世界的一半以上。但伴随着自身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美国的钢铁产业经历了“去产能”的过程。更多的钢材需求,由巴西、印度、韩国、俄罗斯、土耳其、日本和英国等国家来满足。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美国主动而为的结果,是自身经济转型所带来的必然效果。然而自2009年以来,美国祭出“重振制造业”的政策,而作为制造业的支柱,钢铁产业首当其冲成为扶植对象。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一方面美国国内的钢材价格比欧洲市场还高出一截,由于技术条件和产业工人高福利等因素影响,美国的钢铁产业自身并不争气,产品难有竞争力。另一方面,钢材价格过高,也株连下游产业,造成制造业成本上升。在此情况下,美方把怨气撒在国际市场,美国钢铁企业提起反倾销诉讼的对象,已经从中国延伸到韩国、法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全球主要国家。足见,自己生病,逼他人吃药,无论如何也祛不了病根。

延伸阅读

中美贸易战前景

这是一把双刃剑,打贸易战的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

查看详情

反倾销背后究竟有怎样的政治原因?

事实上,近年来中国输美的钢铁产品总量并不多,与其他国家相比,并非“主要矛盾”。与此同时,中国钢铁产品物美价廉,深受美国制造业欢迎。然而,在此情况下,美方依然多次提起贸易调查或诉讼,不得不说是“竞选政治”的影响。此次公布的贸易制裁措施,源于去年竞选期间启动的贸易调查。

美国的钢铁工人,数量不算多,但工会影响力大,游说能力强,造成钢铁行业成为美方对中国进行双反调查和制裁相对严重的重灾区。此前,美国总统特朗普提名的商务部长威尔伯·罗斯在参加国会听证会时就曾表示,美国不能容忍中国的贸易壁垒和倾销手段,如果他获得正式任命,将会从中国的钢铁行业入手进行反击。

这一次美方启动贸易调查,中国企业和相关政府部门尽全力配合,本着对事不对人的态度积极应诉。尽管中方提交了大量有说服力的证据材料,但事实证明,“人们永远无法唤醒一个装睡的人”。美方罔顾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构在相关案件中的裁决,依然祭出这个杀手锏,令人深感遗憾。

中国正经历“去产能”阵痛 需警惕“贸易战”

显而易见,中国钢铁行业正在经历“去产能”的阵痛,在美国祭出贸易保护措施的时刻,对于中国钢铁行业将是严峻的挑战。更重要的是,贸易保护措施和孤立主义,往往会像瘟疫一样蔓延和传播,这对于复苏缓慢的全球经济而言,是一场严峻的挑战。尽管这一次贸易制裁或许并非特朗普政府发端,但从竞选期间的种种言论可以看出,美方的贸易保护措施并不会就此收手,对此我们应有足够的警惕。

解决行业困境 需要各国携手合作、共同面对

正如王贺军所说,当前钢铁行业面临困境的根本原因是全球经济复苏乏力、需求萎缩,需要各国携手合作、共同面对,以邻为壑的贸易保护行为不仅损害其他国家正当的出口权益,最终也将损害美国消费者和下游产业的利益。

当前,中美贸易额已近6000亿美元,对中美双方而言都至关重要。世界上任何的贸易保护措施,也都不会“甘蔗一头甜”,往往具有极强的反作用力。正如习近平主席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所说的那样:“世界经济的大海,你要还是不要,都在那儿,是回避不了的。”希望美国的政策制定者能够顺应潮流,以开放胸怀拥抱世界,推动中美经济一路向前,而不是相反。

本文著作权归央视新闻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新浪新闻客户端。

微博热议——

@况秀猛(企业家):

如果美国和中国/墨西哥开始贸易战:计算机模拟结果,预计美国500万人将失业。丢失工作最高的是华盛顿州(5%,波音?),麻省(4.9%),加州(4.8%),密西根(4.6%)。

@卢麒元(企业家):

川普背后,确有高人。伊万卡外交,不具条约性质(非政府往来),亦无朋友承诺(非元首往来),却給人无限遐想。事实上,贸易战尚未准备就绪,美国还需要一些时间布局。至于和亲纳贡,大门敞开。对于楚国而言,这确实是道难题。

@范适安(金融业人士):

川普的“三把火”,都是意在落实美国第一,伤及他人不可避免,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对美内部民情的撕裂只有扩大没有平复。中美贸易战已有端倪,洗衣机、不锈钢都有涉及。是否扩大到其他领域需要观察。中美贸易交集太深,贸易战是个两伤选项。中国需要斗智斗勇。

@张明1108(学者):

[对中美贸易战的总体判断]:1、美国政府将有很大概率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2、中美贸易战爆发的概率很大;3、全面贸易战爆发的概率不大,美国政府将有两种策略,一是选择中国重点行业征收较高的惩罚性关税,二是对中国所有产品提高有限幅度的关税;4、中方将针对美国的贸易战策略实施以牙还牙式的应对;5、贸易战对中美双方都有损害。中方受影响的主要是出口企业以及相关增长与就业;美方受影响的主要是中低收入阶层,这也是特朗普的铁杆支持者;6、中美贸易战一旦爆发,人民币兑美元贬值趋势很难改变,但贬值路径可能发生变化,例如贬值速度加快或者一次性贬值的概率显著上升。

@胡锡进(媒体人):

中国是美国棉花、大豆、小麦、波音飞机、、汽车、苹果手机等等的大买主。它们都能当回击美国贸易战、把特朗普打痛的弹药。

@刘胜军改革(财经专栏作家):

罗杰斯:“特朗普非常希望发起贸易战。如果这真的发生,那么就卖掉一切。我知道贸易战从来都是灾难性的。它会导致破产,也曾引发过真正的战争。历史已经表明,没有人会赢得一场贸易战,但很少有人吸取了这一教训。他们忽视这些教训,因为人们总是认为他们比过去的人更有权力、更加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