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球的恐怖袭击会变少吗?

新浪热点
摘要:没人希望遭遇恐怖袭击,但遗憾的是,新一年的恐怖袭击可能并不会减少。

(农健/图)
“恐怖袭击不会减少,因为无论ISIS何时被打败,极端分子总会去寻找新主,并且可能会在各个地方发动小型化的恐袭。”
见证了外交界40年波谲云诡,卡尔洛夫怎么也不会想到,至死都见不到是谁杀了自己。
2016年12月19日晚,在土耳其首都安卡拉,一个展示俄土两国友好关系的展览上,这位俄罗斯驻土耳其大使被一名土耳其警察从背后暗枪打死。凶手身形矫健、衣着得体,以至于被误认为是大使的保镖,凶手随后被击毙。
还是在12月,德国首都柏林,人们扶老携幼穿梭在圣诞集市的彩灯间,空气中飘着烤肉和果酒的香味,一辆载满钢梁的货车黑着前灯,以每小时64公里的高速冲上人行道,径直闯向市集入口,路障被撞倒,着盛装的人们被卷入翻转的车轮下,拖下一道道50到60米长的血痕。
这是两起被认为是“独狼式”的恐袭。
延伸阅读
恐怖袭击时如何自救?英国媒体告诉你
在英国,BBC、赫芬顿邮报、每日邮报等主流媒体近日纷纷发表文章,不约而同推出“葵花宝典”:一款叫做“Citizen Aid”的APP。
7月,《外交事务》刊登的《独狼式恐袭神话》一文这样写道:“不能简单地将独狼式恐袭者打上与恐怖组织无直接联系的标签,恐袭者分为四类:受组织训练后被派出的、通过社交网络得到指示的、有网络联系但没得到指示的,以及真正的独狼。”
“ISIS正准备向欧盟各国发动类似‘孟买式袭击’的大规模恐袭,法国可能性最大。”12月2日,欧洲刑警组织在一份报告中指出,ISIS设立对外行动指挥中心,专门训练圣战者进行“特别行动”式的袭击,而考虑到影响最大化,袭击可能会主要针对全球范围的软目标。
一份预测2017年世界恐怖主义趋势的报告显示,“ISIS将升级对西方的恐怖袭击”被列为首要重点。
鉴于欧洲有五千多名所谓“圣战”分子,欧洲刑警组织认为,他们和“独狼”是欧洲当前面临的最大的恐怖主义威胁,而追溯源头,ISIS无疑都是始作俑者。
根据《2016全球恐怖主义指数》,2015年有四个恐怖组织要对全球74%的死亡人数负责:ISIS、博科圣地、塔利班以及基地组织。而在2014年,共有6644起死亡案例归罪于博科圣地,比ISIS还多10%,使其成为全球最血腥的恐怖组织。
博科圣地让人民活在猜疑中,他们谁也不相信,甚至是儿童和少女。
12月9日,尼日利亚马达加利镇,卖谷物和旧衣服的市场里,衣着简陋的人们在为谋生买卖,两名女学生引爆了自杀性腰带,至少45人死亡。而在一年前,2015年12月,当地公车站的另一起自杀性爆炸袭击,袭击者也是两名少女,30人死。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发布报告称,在受博科圣地影响最为严重的尼日利亚、喀麦隆、乍得和尼日尔四国,过去一年出现的由儿童参与实施的“自杀式袭击”数量急剧上升,从2014年的4起升至2015年的44起,其中75%的儿童袭击者为女孩。
曾被博科圣地劫持的16岁少女法蒂接受CNN专访时说:“他们过来挑人,‘谁想成为自杀式人弹?’女生们会争着叫道,‘选我!’”她们会为争做自杀式炸弹袭击而叫骂厮打,这并不是因为她们被洗脑,而是因为无休止的饥饿和性虐待,已超过她们的承受极限。“她们只想逃离博科圣地。也许还能遇上政府军士兵帮忙摘除炸弹。”
博科圣地面临着和ISIS同样的境况,不断被政府军打败,地盘在缩水,对于他们来说,用最常用的自杀式袭击,变本加厉地对平民发动袭击。
延伸阅读
联合国:“博科圣地”继续对平民构成威胁
“博科圣地”组织继续实施不对称的袭击,袭击的对象主要是平民。
基地组织和ISIS的角力,正在由西方延伸到东方,在联合反恐和区域边界监管能力更为薄弱的东南亚、南亚国家中开辟新战场,无疑更让西方头疼。印度次大陆基地组织,是基地组织在南亚2014年成立的分支,被美国于今年夏天列入恐怖组织名单;在南亚,还有基地组织的孟加拉分支——孟加拉真主卫士也日趋活跃。
4月25日,孟加拉首都达卡,两名LGBT活动家在家听到了敲门声。本以为是熟悉的快递员上门送包裹,没想到开门却遇上了恐怖分子——五六名孟加拉真主卫士用砍刀砍死了他们。孟加拉真主卫士和印度次大陆基地组织共同的袭击对象是博主——网络的意见领袖。
相比基地组织的东方分支的恐袭目标集中于个人,ISIS的野心就大得多。
据《纽约时报》报道,负责海外恐袭的ISIS情报组织向印尼和马来西亚派出了特工。2017年ISIS将很可能在东南亚成立分支机构。从2016年开始,菲律宾圣战士训练营的录像为外界所知,更多反政府武装向ISIS效忠,并获得ISIS的认可。ISIS在极力提升对该区域的宣传资源,反政府武装也在升级其暴力水平。
2016年,有至少四起发生在东南亚的恐袭与ISIS有关,三起在印尼,一起在马来西亚。尽管如此,这些与ISIS建立了直接联系的伊斯兰武装,其引发的恐袭威胁,主要还停留在独狼式和小型团体层面,他们是否能从ISIS获得实质性的财政支持,也尚未被证实。
在东方,恐怖组织的势力将会集中出现在哪里?
答案留给了2017年。
“我们已进入,并感受到一个‘超恐怖主义’持续存在的新时代。”法国总理瓦尔曾在2016年2月的演讲中表示,“大规模的攻击是‘必然’的,超恐怖主义是长存的。”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南方周末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新浪新闻客户端。
对于恐怖袭击,微博上有不少关注:
@美国大兵净多(时评自媒体):
据说以色列把今天发生在耶路撒冷的卡车冲进人群恐怖袭击的凶犯家的房子给推平了。并且抓捕了凶犯的兄弟和父亲,以及无关的对袭击欢呼叫好的人群。
这就是当今西方文明面临的困境。一方面,我们不能不顾及人类基本权利无视日内瓦公约惩罚罪犯的家人,但不这样做又无以抵抗极端宗教势力的渗透。放弃自己的原则是死,因坚持原则而被敌人渗透也是死。怎么个死法,学问大了。没有人能给出完满的解决方式。
这也是民主制度面临的重要威胁,不仅是外来的威胁,也来自自身制度性的威胁。民主制度要说有什么弱点,这就是了。
川普说为了对付恐怖分子,我们要引入水刑,要对犯人进行拷打,我们不要那么窝囊。对恐怖分子是否应该拷打?这不是听上去这么简单的问题。如果民众的性命命悬一线,只有拷打才能帮我们避免恐怖袭击,我们要不要打?大部分人都会说不要。但是多少民众命悬一线的时候你会改变主意?一百?一千?一万?一百万?
如果恐怖分子在纽约要安放一枚脏弹,我们现在抓住了该恐怖团伙的一名成员,为了阻止这次恐怖袭击,我们要不要拷打这名逃犯?不知道人们会如何选择。
恐怖主义正是在这样的问题上挑战现代社会的底线,挑战人们的道德,挑战我们的社会制度。这是恐怖主义最令人感到不安的原因之一。
@李子暘Lee(经济学者):
文明人不应该成为不会、不敢打仗的人。文明首先要强大。
@但斌(金融高管):
今天和朋友交流,我说估计特朗普上台随性表现的“蜜月期”只有最多半年时间,处理不好,他会很快成为“瘸腿总统”;另外,伊斯兰极端组织,很可能在他上台后,因他对以色列和穆斯林的立场,对美国发动持续性的恐怖袭击!
@华尔街见闻APP:
德国总理默克尔呼吁公民以乐观和反恐的态度踏入2017年,同时维护开放式移民政策,“我们的国家比恐怖主义更强大”。此外,默克尔强硬反击极右派,“不应该被所谓‘德国独自一国可以通向幸福’的论调所欺骗。”2017年9月,德国将迎来大选。
@李牧(时评自媒体):
欧美战后向全球传播自己的政治生活方式,本质是基督教文化的传教法则。攻击性主动传播,必然引起强烈抵抗,当东方人疑惑于“你不去惹他,他怎么会打你?”西方人却说,这些人以前就是恐怖分子——潜台词,这些需要开导指引的就是野蛮人。至于传播是以上帝的名义,还是以民主自由的名义,不过是个包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