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阅读 资讯

霾治不好 环保部部长也很内疚

霾治不好 环保部部长也很内疚

新浪热点

关注

摘要:雾霾之下,其实人人都有责。

新京报快讯(记者王硕)因京津冀的“超长”重污染,6日晚20时,环保部召开新闻发布会,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就重污染情况回答媒体提问。在环保部的二层多功能厅里,17家媒体三面围坐,陈吉宁站在发言台前回答媒体提问。

陈吉宁“夜探”北京重污染应急陈吉宁“夜探”北京重污染应急 

发布会提前5分钟开始。陈吉宁进场后和媒体寒暄道,“今天就是来回答大家提问的”。但他表示,在这之前,要先做个简单介绍,这也是“之前别人提给我的疑问”。这几年的大气治理方向到底对不对?措施是否管用?

陈吉宁说,自去年入冬以来,全国多个地区发生多起大面积、长时间的重污染过程,大家感到很焦虑,作为环保部长,看到雾霾天,也感到内疚和自责。

陈吉宁表示,《大气十条》实施4年来,大气治理方向是对的,治理措施是管用的,空气质量是有改善的,改善速度甚至比发达国家还快一些。但他坦承,必须直视的问题是,“我们对于冬季重污染有改善,但幅度小”。

“为什么冬季之前,这些措施都是管用的,但是到了冬季之后,措施就不管用了?”陈吉宁说,“现在看来,我们的措施还不够”。

陈吉宁认为,目前,大气治理还处在负“重”前行阶段。京津冀有多重,京津冀及周边6个省市,占全国7.2%的面积,消耗了全国33%的煤炭,单位面积的排放强度是全国平均的4倍左右,钢铁产量3.4亿吨,占全国的43%,焦炭产量占全国的47%,电解铝产量占全国的38%,平板玻璃产量占全国的33%,水泥产量占全国的19%,“这些可都是烧火的家伙儿”。

此外,京津冀及周边还有大量的排放挥发性有机物的化工产业。京津冀的煤电机组占全国的27%,机动车保有量占全国的28%,特别是重型车保有量,占比将近30%。调整这样一个产业结构,后面是复杂的因素,比如就业问题,所以大气治理必须是比较长的时期,比较长的过程。

陈吉宁表示,这几年,冬季的问题确实没有很好解决。冬季的气象条件,比想象的更不利,更复杂。目前环保部正在加班加点地研究,提出更有效的措施,更有针对性解决冬季污染的问题。

微博热议——

@sven_shi(时评人):

“谁污染谁治理”是个被淘汰的概念。因为生产煤的,最后不一定用煤。如果要追究,你查产煤的还是用煤的?到今天为止,确实只有资本输出把污染转移到他国才是本国民众最能接受的环保办法。

@北京厨子新新号(时评人):

我现在从唐山坐高铁往回走。下午刚到唐山车站的站台就被呛得直咳嗽,然而雾霾并不严重,才100多,刚到北京的一半。二氧化硫很重,直戳肺管子。赶紧配空气净化器。太可怕了。

@大嘴巴传播(作家):

雾霾是工业化的副产品,现代化进程中的痛苦历程。就像当年伦敦被称为“雾都”一样,现在出台各种政策充其量只能缓解,短时间很难除根。只有等到经济结构慢慢调整,才会有一天与雾霾说再见。政府虽可以有更大作为,但并非是可以药到病除的神医。事实就是这么残酷。

@于小洋是少年啦(环保学者):

环保的一切管制,本质都是和环保税一样:让企业排污有成本。但只有环保税,或是拍卖排污许可,能够让企业付出成本,但财政有收入。因此,只有这两种政策,给政府在征环保税的时候有能力降低其他税负,形成正确或较好的激励。

@王建国(微博自媒体):

没有空气能活3分钟;没有水能活3天;没有粮食能活3个星期;没有GDP已活数万年。

延伸阅读

这场大雾霾啥时是头啊?现在终于有答案了

8日,随着冷空气来袭,我国大部地区霾散气温降,局地气温降幅可达14℃以上。

查看详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