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阅读 资讯

国内卫视趁着“限韩令”揩油?

国内卫视趁着“限韩令”揩油?

摘要:韩媒称,“限韩令”后“韩流”内容对华出口受限,中国电视台抄袭韩国节目增多。

悄悄落地的“限韩令”所引发的热论还未冷却,韩国人已经开始偷偷调查中国人的娱乐生活,并得出结论:中国电视台正在疯狂地抄袭韩国综艺节目。

据韩联社援引韩国广电行业消息称,经过对中国主流卫视的调查发现,至少有7档抄袭韩国的综艺节目在2017年开播。

这7档节目分别来自中国收视率最高的三大地方卫视:湖南卫视、江苏卫视和东方卫视。其中湖南卫视抄袭分别从两家韩国电视台抄袭了三档综艺节目;而在被抄袭的几家电视台中,韩国SBS的三档节目则分别被国内四档综艺节目抄袭,其中《神的声音》被江苏卫视和东方卫视各抄了一档节目。总结下来,湖南卫视最能抄,SBS被抄得最惨。

热门综艺带来高收视,继而带来更多广告收入,这是国内卫视屡试不爽的良性循环,对优质内容的渴望,以及一档韩国模式节目被两个电视台分别抄袭就不足为奇了。

但说国内卫视喜欢抄袭,也不尽然。

国内综艺节目也有遵纪守法的时候

所谓模式节目,即经过电视节目团队研发,有着固定规则、环节、灯光舞美、主持风格乃至音乐,有着良好收视率和口碑保证的电视综艺节目。用时下不怎么流行的话简单地定义,就是一个综艺IP。

在过去几年中,国内电视台为了在“综艺大战”期间获得高收视,曾认真投巨资购买国外模式节目版权。根据统计,2011年上半年国内播出了超过10档模式综艺节目,而到了2013年上半年,这个数字已超过30档。

疯狂推综艺节目背后是不计成本的巨额模式节目交易,前文所提及的被抄袭最严重的韩国SBS也曾是模式节目交易的受益者,《Running Man》高达300亿韩元的利润令其一举扭亏为盈,而近年来国内卫视在戛纳电视节上一掷千金的豪气,也令媒体一致惊叹,这些买家买模式节目就像买白菜一样不眨眼。

面对买买买的国内电视台,最常见的批评声音无外乎“原创能力缺失”和“成本高昂”。但国内卫视也有苦衷——并不是所有原创节目都能像《天天向上》那么火的,更多的是江苏卫视那样用《非诚勿扰》吃好多年。原创节目没有经过观众和收视率检验,再算上时间、收视和广告成本,原创节目风险都比国外模式节目高太多了,从这个角度来说,国内卫视不是偷懒或没有创造力,而是成本和形势逼人。

《天天向上》曾被曝抄袭

但现在国内卫视怎么又开始抄袭了?

没条件原创,还可以买,现在国内卫视连买模式节目的钱都不愿意花了,这是怎么回事?道德滑坡,趁着“限韩令”揩油吗?

优秀模式节目正在枯竭。事实上,经过五年的疯狂购买,全世界的模式节目已被国内卫视购买一空。一个业内通行的说法是:国外40年模式节目的研究成果,被中国人10年就买完了——“买无可买。”天娱传媒总裁龙丹妮曾这么感叹。

成熟的娱乐产业链条,加上更符合亚洲人风格的审美习惯,令韩国综艺已成为继瑞典、荷兰、英国和美国等西方国家之后的最大模式节目受益者。近三年来,万人空巷的新款综艺节目,大多数都出自韩国。但问题是,即便是娱乐产业发达如韩国,其模式节目也有被厌倦之日。

中国人的注意力大转移。以往,互联网视频网站提供的优质内容多数都购买自传统电视台,乐视用《甄嬛传》推高了互联网视频网站从电视台购买内容的价格,而搜狐视频和腾讯视频对《中国好声音》的版权争夺,又令电视台的综艺版权价格飙升。

但从2014年网络综艺《奇葩说》引发轰动以来,中国人的娱乐习惯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从这一年开始,“自制”逐渐被中国视频网站所重视,而中国人对影视剧和综艺节目的关注目光,从电视屏幕转向互联网。进入2016年,移动直播所带动的综艺直播、音乐直播,再次分流了相当一部分人的注意力。对于如今的国人而言,娱乐的方式和途径太多了,没必要每天都守着电视机看综艺节目。

电视台和互联网的优势差距越来越小。视频内容产业兴盛了,但资源和观众目光都集中在网生内容上,资本的快速进入,令以往中国互联网与电视台之间的鸿沟正在快速弥合,在自制能力和口味上,互联网明显更懂得讨巧,以至于管理部门不得不出面制定规则约束网生内容的方向和基调。

美国的互联网广告支出(720.9亿美元)将于今年正式超越电视广告(712.9亿美元),而由于亚太地区移动智能设备的普及率更高,人们对互联网的接受程度也更高,与传统报章杂志相比,电视台倒闭的风险虽小,但并不是没有,毕竟电视观众平均每年以大约2%的速度流失。

人大代表赵冬苓道出了这样一个事实:全国有四分之三的电视台在亏损。紧随亏损而来的是倒闭——今年3月,香港亚洲卫视倒闭;10月,江西九江市广播电视台文娱频道关停;同月,华娱卫视也宣布将于年底停播——越来越多的亏损并处在倒闭边缘的电视台,哪里还能像前几年一样甩钱买并不是很热的模式节目呢?

总的来说,中国人还不至于趁“限韩令”放手揩油。抄袭有其深刻的时代原因:有了更多娱乐活动,年轻人并不愿再过多关注电视综艺,而全世界电视台收入不景气,也导致国内卫视将量入为出地购买模式节目。

当然,“不得已的抄袭”不代表正义或合理,它依然是不道德乃至违法的。

本文著作权归PingWest品玩(公众号:wepingwest)以及其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新浪新闻客户端联系。

热评——

@李南希NancyLi(评论员):

其实可怕的不仅是抄了袭,可怕的是这班所谓的电视人以为抄几个节目就能有收视率。然而,抄袭只能加快了电视台的死亡进程。举个小栗子,我小学的时候非常头痛写作文,经常就是抱着作文书各种抄,平时都能拿高分,但一到期末考就完蛋,800字我都靠磨叽充字数和不停换行充版面,能拿多少分,呵呵,大家自己猜吧。还是小盆友的我,就明白了“抄”只是解一时之需,但并没有什么卵用,平时不多练何来得心应手。辣么简单的道理,电视人们能不懂吗?还是说,明知故犯?或者是,临死挣扎?

@斟酌先生(知名情感博主):

中国抄袭韩综艺节目成风,值得反思。我泱泱大国,拥有华夏五千年文明史,自主创新能力就这么不堪吗?大国崛起,先从不抄袭开始,好吗?一个大国强国,不应该只是经济GDP世界第二了、高楼林立了、武器先进了,更应该是我们的文化和精神引领世界了。如今看来,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啊!

@史瑞(评论员):

学传媒的前几年还拼命挤进电视台,电视台还很狂傲,现在估计都往视频门户技了吧

@麻辣口水汪(网友):

不好意思哦,那些所谓的抄袭 都是你们韩国团队一部分人出走 来到内地赚人民币,把模式忽悠成自己的,然后跟国内要钱说一起开发的。很多在节目组里做翻译的人都知道的事情。限韩之前,一大半的综艺节目制作团队里都有韩国人的身影。

延伸阅读

韩式综艺凭啥霸屏中国?

这些年你苦追的这个那个综艺,其实全都是韩国舶来品乃至山寨品你造么~

查看详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