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德旺背后的真问题是什么?

新浪热点
摘要:70岁的曹德旺应该没有想到会以一种“跑了”的方式火起来。
近日,关于福耀集团董事长曹德旺投资10亿美元在美国建汽车玻璃厂的新闻,引发了强烈反响。采访时他谈到了中国制造业企业税负高、劳动力成本提升过快等问题。联想到之前李嘉诚抛售内地资产,很多人称“曹德旺也要跑了”。问题是曹德旺在美国投资就等同于“跑路”吗?他本人对此进行回应:“ 我什么时候跑了?曹德旺跑到哪里去?”

我什么时候跑了?20年前就开始我就在美国建厂。在美国工厂开通之时,我在天津的项目也开通了,还在苏州工业园区拿了一块地。福耀制造的市场销路65%在中国,我跑出去干什么呢?但这不等于说不出去投资。因为你想变成全球公司,必须在国外投资。
“只是为了提醒政府,也提醒企业家,提醒大家危机感,告诉大家要小心。”
谈及初衷,曹德旺表示:
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我是要塑造一个跨国集团。我之所以公开讲,中国税负太高、成本太高,这不是我在抱怨,也不是我要跑。我只是为了提醒政府,也提醒企业家,提醒大家危机感,告诉大家要小心。
曹德旺对于中美制造业的各种成本的比较,引发了广泛热议。中国制造业确实面临挑战,但成本比美国高存在夸张成分。
波士顿咨询公司(BCG)之前发布了一个“Global Manufacturing Cost-Competitiveness Index”,全球制造业成本竞争力指数。指数越低越有竞争力,其中美国100,中国96。

美国制造业的劳动力、电力成本、天然气的成本数值是这样的:

细看相关指数我们会发现:
-
所有国家基数都为79.2,即使劳动力、电力、天然气成本为零,最终得分也会是79.2。
-
美国天然气资源丰富且价格便宜,成本比中国低,选取天然气作为指数依据,并不能完全体现成本对比。
玻璃制造业有其特殊性,以“浮法玻璃”为例,2014年后因环保要求等原因,生产线基本是烧天然气,美国天然气资源价格低廉,因此,把曹德旺在美国投资,理解为一个企业家在对国内国际市场进行比较权衡后,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的产业布局,或许更加合适。
中美税制不同 企业应减负
曹德旺的访谈中也谈及了企业税负比较、中国制造业税负沉重等问题。他表示中国制造业的综合税负比美国高35%。
国税总局税收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付广军对此表示,由于中美税制不同,中国以生产环节税为主,美国以分配、消费环节税为主,所以如果仅比较生产环节税负,美国确实低于中国,因此两国企业税负总体情况实际上并不具有可比性。
值得注意的是,所谓税负,不是单纯仅指税收,也包括与政府收入有关的企业和国民的各种缴费。社科院日前发布的《经济蓝皮书》,报告提供的数据指出,自2000年以来,我国非税收入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此外,据媒体报道,不完全统计,中国涉及企业税费的超过10种。其中,企业所得税和增值税是公司缴纳的“大头”。目前增值税最高税率为产品增值额的17%,最低为3%。

△2000-2015年全国税收收入、非税收入与全国GDP的比率。资料来源:2017年《经济蓝皮书》
中美税制不同,征税环节不同,不能一概而论,但曹德旺确实从企业家的角度,触及到当前中国经济的一些深层矛盾和问题,需要予以重视。
央视评论
这轮对“曹德旺跑路”的讨论之所以如此热烈,反映了全社会对我国制造业前景的忧虑和深入探讨。近年来国内资本“脱实向虚”引发全社会关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引领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制造业风光不再,被高利润的金融等服务业抢尽了风头。然而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根基,着力振兴实体经济,做强中国制造,有助于挖掘发展潜力,实现动能转换,有效解决实体经济结构性供需失衡问题。
中国产业升级面临更激烈竞争
应该看到的是,近几年随着中国人口红利的逐渐丧失,低成本制造业的竞争力确实在减小。另一方面企业的运营成本又居高不下,阻碍了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发展壮大。这使得产业的升级换代落入了一种高不成,低不就的状态。反观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对手,越南和孟加拉国等依靠更低的劳动力成本的国家,已经在纺织、服装等领域不断侵蚀中国的空间;在高端制造业领域,强调“工业4.0”的德国和日本仍保持着优势,特朗普政府也聚焦于美国的制造业回流,这使得中国的产业升级面临更激烈的竞争。

中国的制造业企业不但遭遇外部竞争对手前后夹击的环境,在内部经营方面也面临切实的问题,比如税负沉重、国内要素成本上升等。因此中国制造业成本优势正在丧失不仅仅是人力成本增加,还包括政策性成本增加。这些因素确实推动一资本流向利润更高的地区和行业。
中国制造业竞争力优势还在
虽然面临挑战,但中国几十年来积累出的“世界工厂”的地位仍没有消失,在制造业方面完整供应链的优势仍没有消失,这也是别的国家一时难以比拟的。其次,我们拥有广阔的国内市场,这也为新型制造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空间。在此基础上,制造业的发展需要的是更加良好的外部环境,包括政策环境对其予以支持,这样才能迅速提高竞争力,完成“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
中央高度重视实体经济 推进务实改革
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为制造业为首的实体经济带来了政策红利。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振兴实体经济得一系列措施,包括坚持以提高质量和核心竞争力为中心,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扩大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引导企业形成自己独有的比较优势,发扬“工匠精神”,增强产品竞争力等。

当然,振兴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也不是光靠书面上的政策指引就能完成的,还需要时间将政策落实到实际行动中来。对制造型企业在税收方面进行优惠和倾斜,在产业规划方面有针对性的予以扶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这样才会使“中国制造业的成本危机”或者“曹德旺跑了”之类的话题变成真正的伪命题。
本文著作权归央视新闻(公众号:cctvnewscenter)以及其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新浪新闻客户端联系。
热评——
@安生的安(评论员):
客观地说,这本是一家上市公司拓展海外业务的纯市场行为,但却被部分媒体断章取义,在报道言辞中贴上“跑路”、“国内资金外流”的标签。一时间,“曹德旺跑路”、“留住曹德旺”、“曹德旺,你给我站住”的呼声此起彼伏。 公众之所以对制造业企业海外投资行为如此敏感,一方面在于一些媒体迎合大众情绪推波助澜,故意负向引导舆情发酵;另一方面则体现了公众对“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的制造业扎根本土发展的殷切期盼,也是对中国实体经济前景的担忧。 但作为一名商人,曹德旺要让投资带来回报,这是其生存和发展的根本。而在当今国家大力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战略方针下,“曹德旺们”的投资行为可谓是顺应国策、借力发展。
@非著名评论员君(特邀评论员):
重点不在于跑与不跑,而是背后的警示。
@铁軍(网友):
务实才能兴邦,无论在国内戓国外投资,都要实干才行。
@黄生看金融(自媒体):
为了支持曹德旺,买了一万股福耀玻璃,就是太贵了,不大符合我价值投资的原则,如果便宜的话,就多买点,其实在2005年的时候我买过福耀玻璃,2007年高位都清掉了,中国的企业家不容易,在中国说实话更不容易,企业家每一步都是踏着血泪过来的,经历过无穷劫数和磨难,希望以后的环境会越来越好。
延伸阅读
曹德旺回应“曹德旺跑了”
“福耀制造的市场销路65%在中国,我跑出去干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