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只谴责打裸条的女大学生

中国青年报
摘要:中国青年报刊文评裸条借贷:提前消费在很多情况下都是十分经济和理性的。
女大学生、裸照、高利贷……“裸条”事件中的每一个元素,都足以吸引看客的眼球。很多人无法理解,大学生为何对金钱有如此迫切的需求,又为何不惜自拍裸照。这种不理解很容易转化为对“裸贷者”的责怪,不光有人谴责她们“虚荣”“愚蠢”“不自爱”,还有观点认为一些女大学生在打“裸条”前就明白肉体交易的实质。
不全面了解大学生真实处境,谴责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诚然,她们涉世未深,对社会险恶缺乏认知,走了最危险的一条路。然而,大学生提前消费现象十分普遍,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却缺乏足够理解与回应。在不健全的信贷体系下,打“裸条”的学生是非法高利贷的受害者,而不是虚荣、愚蠢的堕落者。
大学生在财务上面对的根本矛盾,就是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和基本静止的收入水平之间的矛盾。生活用品需要花钱,自我提升也需要花钱,满足爱好需要花钱,人情社交也需要花钱。如果说金钱对中学生来说就是“食宿费”,那么在他们成长为社会人的大学阶段,就会发现需要钱的地方越来越多。然而,很多学生的收入只有家庭提供生活费和学校发放的奖学金,这份收入自然跟不上消费需求的增长速度。
生在较富裕家庭的学生自然最幸运,他们不难获得来自家庭的额外财务支持。有人会选择勤工助学,通过打工或兼职获取收入。然而,不是每个家庭都愿意负担额外开销,也不是每个学生都有勤工助学的机会,这就让一些学生打起“提前消费”的算盘。

可能有人会说:“没有钱省一省不就好了,富有富的过法,穷有穷的过法,那么多贫困生,不照样勤俭节约地把大学读下来了吗?”是的,我确实见过每天吃廉价泡面以攒钱买电子书阅读器的人,也见过去图书馆借书自学第二外语以节省报班费用的人,甚至见过将自己隔绝于所有社交活动之外的人。然而,这样的大学生活并不健康。饥饿、事倍功半的学习、社交障碍、贫乏的课余生活……这些因为“艰苦节俭”产生的问题,比贫穷本身带来的伤害更大。
家里条件有限,难以勤工俭学,又不愿意强忍贫穷,究竟该怎么办呢?“提前消费”就成了唯一选项。许多人认为“提前消费”是寅吃卯粮、挥霍无度,但从经济学角度看,提前消费在很多情况下都是十分经济和理性的。同样一笔钱在当下的使用价值都远高于未来。大学生的预期偿债能力也并不算差,只要把负债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比如大学生毕业后一年的平均收入,其收益可能远高于损失。“提前消费”可谓解决大学生财务问题的正当渠道。
“裸条”现象本质就是大学生无法获取正常贷款,转而求助于非法高利贷。要解决这个问题,除了对不法高利贷业者进行严惩,也需要金融行业的自我整顿。一方面,互联网借贷平台良莠不齐,许多平台对借贷人的偿债能力缺乏有效评估,也认识不到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另一方面,正规的学生贷款体系依然阙如,使得真正有需求的大学生求助无门。如果有金融机构开发满足大学生需要的产品,就相当于对“裸条”釜底抽薪,问题自然不难解决。
本文著作权归中国青年报以及其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新浪新闻客户端联系。
热评——
@社编涂编辑(评论员):
大学生既然没有收入能力,为什么要普遍提前消费,至少我上大学的时候,我们学校绝大部分的人都没有提前消费过,更别提裸条借贷了。有多大的能力就消费多少,实在急需用钱可以向银行借贷。
@非著名评论员君(特邀评论员):
虽然很多借贷者确实不那么符合道德,但是大环境确实对整个大学生群体就是歧视性的,别说裸条了,你让一个大学生办个信用卡试试?很多银行不给大学生办理信用卡了,正规的渠道确实已经没有了。
@人在山外山心在楼外楼(网友):
这两年是个学生就能发现学校厕所,宿舍门口,楼梯口贴满了这样的借贷广告!说明啥,市场上有大量的资金无路可去!所以还是国家大环境不够好,当然这不是祸害学生的理由,国家监管慢的不是一拍!
@一不小心就真相了(评论员):
放贷的都是有钱的恶势力,借贷的肯定大部分都是少钱的弱势者。利息放那样高,且专门设计无钱无势却拥有让人垂涎的青春身体的女大学生,是社会恶还是学生贱?
@爱睡觉的小迷糊糊(网友):
我只知道无论如何我都不可能举着身份证脱光衣服搔首弄姿拍裸照给陌生人只为了换钱 换的还是高利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