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阅读 资讯

事关我国2亿人!第四次“单身潮”来了…

事关我国2亿人!第四次“单身潮”来了…

央视

关注

摘要:11月11日,原本平常的一天,被强拉进节日的队伍,成为“光棍节”。有人说,自己是“没有强行秀恩爱,就没有伤害”的“单身狗”;也有人说,自己是“一个人精致生活”的单身贵族。 统计显示,截至2015年,中国单身人口达到2亿,专家表示,中国第四次单身潮正面来袭!

更多女性选择主动单身

根据国家民政部统计,全国独居人口从1990年的6%上升到2013年的14.6%,单身独居群体日益庞大。

资料显示,中国内地曾经出现过几次单身潮。第一次是在20世纪50年代,首部《婚姻法》带来了全国的离婚潮;20世纪70年代末,知青为了返城纷纷离婚,引发了第二次单身潮的出现;20世纪90年代以来,改革开放引发传统家庭观念的转变,第三次单身浪潮来临;到现在,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女性自主意识的提升,第四次单身浪潮逐渐显现。

事关我国2亿人 第四次“单身潮”来了!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30岁及以上未婚女性比例高达2.47%,比10年前增加近两倍,主动选择单身的“单女”显著增多。

专家分析,在女性要求经济独立、精神独立的今天,第四次单身潮显然担负着从真正意义上扭转这种固化现象的责任。单身潮催生“单身经济”更重要的是,随着主动选择单身的人士的增加,还带动了“单身经济”。早在2001年,《经济学人》上就出现了“单身女性经济”概念。“她们是广告业、出版业、娱乐业和媒体业的产品和服务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因为独身而且收入不菲,她们是最理想的顾客。与其他阶层相比,她们更有花钱的激情和冲动,只要东西够时髦、够奇趣,她们就会一掷千金。”

分析发现,其中不经考虑就购买奢侈品的单身消费者占28.6%;16%的人至少每周去一次酒吧、KTV等夜生活场所;31.6%的人每月的最大开销为自我娱乐消费或聚会等社交消费,为未来储蓄保险的只有5.4%。除了单身公寓、高素质的单身交友网站和俱乐部持续红火外,强调“生活保障”和“风险防范”概念的商业保险,以及以教育、养老为核心的理财险种应当都是“想他们所想”的对口产品。

单身潮背后有哪些隐忧?

专家表示,单身潮也有可能带来一些列的问题。2014年,中国人口出生率为1.137%,属于超低生育率行业,低生育率不仅会导致劳动力减少,市场规模相对下降。此外,单身潮也是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的原因之一。根据国家统计局《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国60岁及60以上人口达到2.12亿,占人口总数的15.5%,这个数字相当于德国、法国、英国的总人口数。这一数字还在继续上升——

其他国家如何应对“单身潮”?

日本:发放津贴组织相亲

不过这一状况并非中国独有,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25岁到30岁的单身女性数量增加了3倍多,为改善这一状况,日本政府在生育津贴里拨出转款,协助地方组织相亲活动。韩国:对未婚高收入者征收“单身税”截至2014年,韩国连续14年列入生育率超低的行业,为此韩国政府规定,年薪2000万到3000万韩元的未婚劳动者,需多交2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1100元的税金,这被韩国媒体称为“单身税”。

新加坡:男女约会政府买单

新加坡是世界上人口出生率最低的国家,新加坡政府公开招标,希望通过企业策划特别优惠活动,并由政府为速配成功男女提供约会开销。

“单身汪”人生也可以过得很精彩!单身族增多、“婚龄”推迟已成为一个世界性趋势,无论是享受单身,还是盼望早日脱单,大家只要理性区别对待就好。

本文著作权归央视新闻所有。

微博热议:

@释不归(自媒体)

第一次单身潮是在20世纪50年代《婚姻法》颁布后,多数受苦的中国妇女选择离婚;第二次在20世纪70年代末知青为了返城纷纷离婚;第三次在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引发了传统家庭观念的转变,离婚潮再临。第四次,我觉得是贫富差距导致压力太大结不起婚。

@翰墨秦(微博网友)

天冷了,有男票的抱男票,有女票的搂女票,而我————通过神经系统和体液会对身体各部分进行调节。下丘脑将分泌更多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释放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分泌更多的甲状腺素,同时伴有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和骨骼肌的战栗和立毛肌和毛细血管的收缩,来抵御寒冷。

@WinDg丶(微博网友)

祖国尚未统一,岂能儿女情长?

@Lisa哦哦哦(微博网友)

我们这一代总是遇到各种大潮:高考大潮、就业大潮、现在是单身大潮

@新京报

想结婚的就去结婚,想单身就维持单身,反正到最后你们都会后悔。——萧伯纳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