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特朗普希拉里的大选之路

新浪热点
摘要:今年美国大选,两位史上最高龄总统候选人合力为我们奉献了一出好剧,情节紧张,高潮迭出。马上要完结了,这心里还空落落的。
2016年狗血美剧《美国大选》就要迎来大结局了,尽管五花八门的剧透齐飞,在你心中,希拉里和特朗普谁会是最后的赢家?
那么,在此之前我们再回顾一下希拉里与特朗普的政策主张吧。
特朗普对华政策更加激进
在财政政策上,希拉里主张加税,特普朗主张缩减开支:
从民主党和共和党的竞选纲领上看,两位候选人都倾向于刺激经济,降低失业率。财政方面的手段无非是调整税率和刺激基建,但都受到当前债务上限的约束。
对此,民主党和共和党分别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希拉里倡导累进税制,收入越高,税率越高,通过对富人增税增加财政来源;特朗普则认为富人是投资的主体,是财富的主要创造者。累进税率会扭曲激励,降低生产积极性。
在货币政策上,特普朗批评低利率政策,希拉里可能会延续宽松:
特朗普曾多次抨击美联储的低利率政策,但批评更多的是针对该政策带来的负面影响,比如资产价格泡沫和股市的虚假繁荣等。这并不妨碍他对低利率的偏好,他认为低利率有利于长期融资,可以通过发行更便宜的新债偿还高息的旧债。
同时,可以降低基建投资的融资成本。特朗普看似矛盾的做法其实符合共和党“小政府”的理念,即政府不应干预美联储的决策。如果特朗普上台,不会干预当前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在芝加哥学派的框架下,他应该更倾向于让市场自动修正低利率政策带来的扭曲。
希拉里倾向于通过加税缓解赤字问题,那么货币政策方面不可能过于收紧,否则不利于美国经济的复苏。因此,她应该大概率会延续货币宽松的基调,同时她可能会继续干预美联储的加息步调,保证美国经济复苏不被中断。

在贸易政策分歧上,希拉里保守但温和,特普朗更激进反全球化:
希拉里和特朗普的贸易政策开始趋于保守。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未来各国的贸易保护和逆全球化会成为新常态。尽管“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是希拉里在任国务卿期间一手促成的,目前希拉里已经转为反对TPP。希拉里十月的辩论给出了转变立场的原因,她认为目前TPP已经不符合她的标准和美国人的利益,她的标准是为美国人民提高工资水平和创造更多的工作岗位。也就是说,她的贸易政策是停止任何阻碍就业增长和收入增长的贸易协议。对总部转至海外的企业,希拉里建议对其征收“离开税”。
特朗普的贸易政策更为激进。为保护传统产业,他一直主张实行贸易保护主义,反对自由贸易协议如NAFTA和TPP。对于中国,他认为由于中国加入了WTO导致了美国国内超过50000家工厂倒闭和1000多万工人的失业,他建议把中国宣布为汇率操纵国,并对所有中国进口产品征收45%的关税。
在金融监管上,希拉里主张加强监管,特朗普主张放松监管:
市场普遍认为希拉里作为民主党候选人会延续奥巴马的监管政策。2008年金融危机后,奥巴马政府出台了“大萧条”以来最全面、最严厉的金融改革法案《多德-弗兰克法案》,加强了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希拉里的监管政策主张主要出自其副手桑德斯,桑德斯大力主张整顿华尔街和拆解大银行。 与桑德斯的金融政策相反的是,特朗普认为应该放松监管,建议废除《多德-弗兰克法案》,这也符合共和党的一贯思路。
虽然表面上看特朗普的主张更符合华尔街的利益,但是华尔街担心他偏激的执政思路会导致更大的不确定风险。金融危机后的监管框架已经确定,华尔街可能更相信希拉里的“监管加强”并不会对他们的业务造成太大的冲击,反而是特朗普的当选会导致市场的动荡和资产价格的下跌。
在对华政策上,国泰君安证券认为,两位候选人的对华贸易立场都比较强硬,相比之下特朗普更为激进。
特朗普的对华贸易主张主要是:第一,当选后将命令财政部长把中国定为汇率操纵国。一旦确定某国存在汇率操纵,美国将不仅通过IMF向该国政府施加压力,要求调整其汇率政策,更可能通过对该国出口商品征税等贸易手段进行报复。事实上,自1994年以后,美国就再也没有将任意一个贸易伙伴判定为“汇率操纵国”。
第二,若是中国不配合美国的话,将会对来自中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征收45%的惩罚性关税。
第三,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鼓励创新。
希拉里的对华贸易政策也比奥巴马更为强硬,表示在她的总统任期内,如果中国破坏贸易规则,就会受到严厉指责,并且指责中国以低价向全球市场“倾销”钢铁,使得英美等国钢铁行业遭受重创。但相比之下,希拉里如果当选可能比特朗普温和,她既没有主张将中国定为汇率操纵国,也没有主张对中国征收如此高的关税。

除去这些政治主张,我们再来看看这两位古稀老人,在成为主演之前各自经历了什么,又是如何殊途同归的。

本文综合自公众号“每日经济新闻”“英国报姐”等,如有侵权,请与新浪新闻客户端联系。
更多热评——
@罗玉凤(知名网红):
美国大选投票才刚刚开始,然而美国书店的杂志上已经印好“总统希拉里传记”了。
@曹景行(资深媒体人):
宾州州立大学随近的圣保罗教堂也设了票站,来投票的人仍然不多。中午或许人多了,会排在街上。记得8年前晚上8点结束投票时,一位女学生匆匆赶到这儿,都快哭了。
@周君良(自媒体):
我一直在关注投票。美国的大选仿佛演戏一般,这已经见惯不惯。我不说也没有资格说东道西,因为没有更系统的研究。我感兴趣的是希拉里和特朗普一个69岁一个70岁,他们还在拼力拉票竞选,也真够辛苦,要当总统、要为他(她)们的国家服务,这值得我敬佩、值得我学习。
@王东旭sust(青年作家):
谁当选对我们的影响都不会太大,只希望这一场看似民主,其实荒唐的选举早些退出人们的茶余酒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