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天价彩礼成农民小康路上的一大拦路虎

新浪新闻客户端
摘要:这些年农村结婚彩礼不断加码,有互相攀比因素,更多是观念陈旧,认为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养了20年,彩礼是回报。天价彩礼成农民小康路上的一大拦路虎,挑战公序良俗,恶化农村社会风气,加剧家庭矛盾,影响农村稳定。
来源:人民日报
天价彩礼已成农民小康路上的一大拦路虎。没有一技之长,没有勤劳实干,要再多彩礼,也只能是坐吃山空。
近日,山东老家的表哥来电话说:“我和你嫂子又进城干活去了。”表哥今年60岁,再干瓦工,身体能吃得消么?后来得知,两个儿子先后结婚,让本已过上小康生活的表哥,又欠下了一屁股债。
表哥很能干,人缘好,又有手艺,村里谁家盖房都请他,出去打了几年工,很快成了村民中先富起来的人家。有了钱,表哥除了给自己新盖了一处房子,还给俩儿子一人盖了一套房。
没想到,前几年大儿子结婚时,女方家里根本看不上村里的新房,要求在县城买一套两居室,再买一台十几万元的小轿车,再加3斤3两百元大钞(十万元)。为了儿子能讨到媳妇,表哥一咬牙,一一满足了女方条件。不久前轮到老二结婚,彩礼更多。“不能亏了老二啊!”表哥卖了自己住的宅子,搬回旧房,花光积蓄,又东挪西借欠了一屁股债。高高兴兴地迎完亲,为还债又愁眉苦脸地外出打工挣钱去了。

这样的事情,在农村绝非个案。今年初,有记者调查发现,天价彩礼在农村地区较为普遍。黑龙江海伦市,当地彩礼25万到30万元;鲁西南一些农村,讲究“万紫千红一片绿”:1万张5元钞票,1000张百元大钞,50元钞票看着给,彩礼15万元起;河北广平县流行“一二三四五”:一个院落、两层小楼,百元钞票三斤、四轮汽车、男方父母不超五十岁,超过五十岁再加钱……
彩礼本是一种传统民俗,是双方感情的见证。可如今农村彩礼互相攀比,越要越高,导致不少农村家庭苦不堪言,甚至一些家庭债台高筑,因婚致贫。
这些年,农村结婚彩礼水涨船高不断加码。这里面,有互相攀比因素,别人家8万元,我家嫁女至少10万元;更多是观念陈旧,不少人认为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养了20年,彩礼就是回报;更有小部分农民把女儿当成“摇钱树”“建设银行”。至于婚后男方债台高筑,女儿嫁过去过得好不好,则不管不顾。

农村结婚彩礼高企已成农民全面小康路上的一大拦路虎。没有小三四十万元媳妇根本进不了家门,这对于多数农民家庭而言,无疑是一项沉重的负担。天价彩礼的泛滥,挑战公序良俗,恶化农村社会风气,加剧家庭矛盾,影响农村稳定。
天价彩礼看似自愿,实则无奈。对此,基层政府应花力气想办法引导解决。绝大多数农民非常朴实,但喜欢要面子。农村嫁女看似喜欢高价彩礼,实则多是“跟风”攀比。要多做些宣传教育,多宣传一些婚礼从简婚后幸福的身边典型,多树立一些结婚不啃老、奋斗致富的年轻夫妇榜样;同时,也要讲那些索要高价彩礼、婚后生活步履维艰的案例,让新婚礼新风尚成为主流,让正风压倒邪气儿。
前几年,各地治理农村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经验颇多,值得借鉴,核心一条就是充分调动农村自治组织的积极性,很多村民对高额彩礼十分反感,要通过制定村规民约,引导彩礼消费回归理性。
彩礼主角——新婚男女青年尤其是女青年,也亟待转变观念。要明白彩礼再多,日子终究要靠自己过。没有一技之长,没有勤劳实干,要再多的彩礼,也只能是寅吃卯粮,坐吃山空。啃老啃不富,更啃不出幸福生活,好日子要靠双手奋斗。(鲁 平)
热评——
@财经网(财经网官方):
换个角度看,彩礼也是财富再分配与财富集中向下一代转移的一种方式,让下一代农民提前进了小康——20岁出头的农村小两口儿一下就有房有车变小中产。
@新媒体女性(自媒体):
彩礼高是性别不平等的恶果。要想彩礼不高,要想扭转出生性别比,不是靠喊喊“要改掉‘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就能做到的,而是要谈钱,要重新进行性别平等的利益分配。女人要从夫居,不能分地,不能参与村里的公共事务,不能成为真正的“人”,谁都会觉得生女儿没用。
@Simple_h_h(网友):
可是事实是:并没有几个家长会把女孩子的彩礼据为己有,一般都会给女孩存放,刚结婚的两个人并没有经济基础,女方家长会在合适的时间给女孩。那些说卖孩子是不知道情况。。。哪个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女子嫁的好?彩礼一方面显示男方的诚意。一方面能检验男方家庭做人做事,毕竟因为彩礼掰的不在少数。
@ieaber(自媒体):
货币不是老百姓结婚创造的,也不是老百姓结婚消灭的,它只是从一家流到了另一家。换个角度说,“彩礼是有女儿家庭奔小康的发动机”?还是“农民”的主语必须带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