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集限购潮来临,中国楼市面临十字路口

新浪新闻客户端
摘要:2016年“十一”长假,中国地方政府很忙。六天之内,十多个城市楼市政策收紧。此时此刻,问题已经不是追问是否有房地产泡沫或者预测房价走势,而是探索泡沫可能的方向和结尾。
密集限购潮来临,中国楼市面临十字路口
来源:凤凰周刊
六天之内,十多个城市楼市政策收紧。南京、厦门、深圳、苏州、合肥、无锡、天津、北京、成都、郑州、济南、武汉、广州、佛山等城市先后发布调控政策,多地重启限购限贷,粗略估算,占中国GDP三成的城市已经出手。
一般限购不管用之后,就走向升级版的限购限贷,昔日好用的“假离婚“在不少城市已经无法使用。现在,还剩下上海没表态。其实上海今年年初的限购已经非常严厉,如今就看能否和“全球最严限购”的深圳比一比了。
居高不下的价格,成交量的下降,使得多空双方都有了各自表述的空间,看多还是看空都不难找到充分理由。往昔不少言之凿凿的经济学家,心中也开始没底,甚至有人戏言,经济学家对于房地产观点,可以粗暴分为买房的经济学家和没买房的经济学家两种。
在永远看多的“大炮”任志强目前被民间记录为“永远正确”之后,近期,房地产出身的中国首富王健林则警告中国房地产泡沫是“史上最大”的泡沫。此时此刻,问题已经不是追问是否有泡沫或者预测房价走势,而是探索泡沫可能的方向和结尾。
当每个微信群都在谈论房价、饭局聊天也离不开买房卖房的时候,全民癫狂其实早已开始,去年的股市“叫魂”已经开始在楼市重新上演。问题在于,猜得到开始,能否猜得到结局,今天的楼市和去年的股市是否不一样?
身处这场罕见的泡沫中,中产阶级其实充满惶恐,“有恒产者有恒心”这句话成为反讽。面对资产被碾压感之余,阶层固化的担忧也日渐深化。即使先知先觉抢先上车的,千万资产在手中也捂得日渐烫手,更不用说还在场边犹豫转身就抢不到筹码的看客。
当上海年初出台最严格限购政策之际,我当时的判断是:最严楼市调控的本质在于背后的“资产荒”,加杠杆从一线房地产弥漫到二线房地产,根本原因还在于过剩流动性之下的“资产荒”。如今过剩流动性,是否会引导到三、四线房地产,成为不少人关注的焦点。事实上,一线房地产仍旧是关注焦点,一线城市房地产最后一把火能够烧多久,决定了中国资产的峰值何时到来。
“京沪永远涨”的操纵经济学对抗“泡沫最终会破灭”的市场规律,再加上最大地主的各路地方政府以及空前规模的人群,胜负之数令人茫然。
在调控面前,房地产的走势可以类比昔日的股市调控周期。回想2007年5月底,政府出台强硬措施调控当时狂热股市,股市应声而跌,但随后不久创出新高;对比之下,去年6月政府同样出台措施调控股市,结果却是一败涂地。
以此类比,目前的房地产市场也有可能出现两种情况:如果这次调控之后出现价格急跌,那么说不定还会迎来报复性上涨,毕竟上涨动能未全部释放;如果这次调控之后价格盘整较长时间,买盘逐渐耗竭,那么多空博弈之下,倒是可能宣布本次房地产上涨周期结束。
更为关键的是,当大家目光都在聚焦房地产之际,其实应该更思考央行的举措。房地产价格的坚挺与人民币的汇率息息相关,而人民币目前显然仍旧存在下跌空间。去年以来,央行消耗外汇储备捍卫人民币汇率的策略,使得4万亿美元降至3.2万亿美元,并不断走低,而人民币加入SDR对于维持汇率基本没有太多作用。
这意味着,随着外汇储备的逐步消耗,央行往昔以量保价的策略空间面临萎缩,有可能不得不转而收紧流动性,保护日渐珍贵的外汇储备,一旦央行政策风向改变,那么对于房地产的伤害将难以估计。泡沫的开始无从考证,但是泡沫的刺破,往往来自监管部门某个不经意的举措,犹如当年的东京。
当疯狂已经开始,度量疯狂将是更疯狂的事。对于中产阶级而言,如果赶不上资产跃升的东方快车,那么略微抱一份前排看戏的从容也不错,毕竟无论结局如何,这都是一场空前的演出。(徐瑾)
政解|专家:楼市调控需“一城一策” 目前看效果较好
来源:新京报快讯
上周,国家统计局发布2016年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时,介绍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7%,运行总体平稳,且稳中有进、稳中提质、好于预期。
10月24日,相关专家分析前三季度国民经济数据时指出,目前新经济发展势能非常强劲,“双创”起到了很大带动作用。而中国经济发展并未靠“大水漫灌”式的货币政策,反之在逐步收紧。
针对目前中国经济发展是否依靠强刺激推动的问题,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研究员程伟力博士指出,实际上中国的货币政策是在收紧的,“本届政府从开始就不搞经济刺激”。仅就杠杆率而言,非金融类企业的杠杆率虽然略高,但是与我国目前资本市场不发达有很大关系,因为现在主要依靠的是间接融资,渠道主要在银行贷款,他说,如果资本市场发达,直接融资比例进一步提高,杠杆率也会下降。同时,本届政府主要还是在抓转型、抓创新,并没有在货币政策上“放水”。
前三季度国民经济发展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房地产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比较明显,初步测算显示前三季度房地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约为8%。
国庆节前后,多个城市出台楼市调控政策,程伟力指出,此次国务院并没有出台“一刀切”政策,而是强调分类施策,分城施策,一城一策或者一城多策。
“像北京,地铁线边上的房子和有些交通不便的房子差异较大,一个城都会不一样。”他说,再加上三四线城市去库存压力还相当大,所以目前楼市调控依然强调一城一策,地方房价地方负责,从目前看效果较好。

54城住宅成交量环比跌12%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来自中原集团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在10月过去的23天里,全国主要的54城市合计签约商品房住宅191254套,而9月同期签约为216933套,成交量累计环比跌幅达到了12%。
而上周(10月17——23日)54城市合计成交量仅58373套,这也是三月以来的第二次单周跌下6万套成交量。其中,二线城市已经连续3周成交量在3万套左右徘徊。
整体看,随着签约周期的变化,部分城市因为限购的末班车效应的集中签约释放后,市场逐渐开始出现调控导致的成交下调现象。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认为:“根据大部分大型中介公司及开发商调查,本次新政影响下,一二线城市成交量跌幅接近4成,市场快速降温。”
从10月成交结构来看,市场已经开始出现了变化:首先是二线城市成交开始降温,整体看,二线城市合计签约商品房住宅已连续三周低于4万套,这是春节后首次出现。
而从城市影响来看,大部分城市均出现了比较明显的环比下调。不过,三线城市因为二线城市的溢出效应,出现了短期的成交上行,但因为统计城市数据少,所以整体看,市场上涨幅度有限。
“网签数据不能反映当下受到调控的市场情况,从实际签约看,受到新政影响的22个城市,成交量出现了明显下调,实际跌幅达到了40%左右。预计这一成交量将在10月下旬逐渐开始反映到签约数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