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被召回的三星 Note 7最后都哪儿去了?

头条文章
摘要:三星的 Galaxy Note 7 手机已经被两次正式召回并彻底撤柜。现在,对于三星来说,最大的头疼也许才刚刚开始:如何处理这一百多万台易燃的手机。
在两次正式召回、将近100起危险的过热事故、以及三星明确的关机警告——它们可能会起火——之后,有些顾客仍然不愿意放弃他们的 Galaxy Note 7 手机。

据一家名为 Apteligent 的移动分析公司的数据显示,超过一百万用户仍在继续使用这款手机。而与此同时,三星已经于9月15日宣布了召回和换机方案,而在此之后,又有23台手机发生过热事故。本周一,三星声称将全面停产这款手机,而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CPSC)则在今天(10月13日)决定对该产品实施全面召回。

回收的三星 Note 7 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尽管隐患重重,Note 7 的使用量却仍在周一达到了新高。Apteligent 的总裁安德鲁-利维(Andrew Levy)称,周一的活跃用户数量比9月15日还要多出23%。“从周三晚上开始,活跃量开始下降,但仍然比第一次召回令时高出7个百分点,” 他说。
如何将这些易燃的手机从顾客手中收回确实是一件头疼事,但更麻烦的,则是如何处理掉召回的手机。仅在美国,就有190多万部手机必须回收、包装、运输、以及循环。
首先,运营商方面就颇为棘手。三星希望用户把手机从购买渠道原样退回。然而目前,在四大运营商中,仅有 Sprint 颁布了退货步骤。根据其发布的安全清单,Sprint 的员工应确认每一部手机都已关机,并从原包装中拿出,放进静电屏蔽袋,最后将袋子塞进三星提供的盒子里。每一个用于运输的大盒子里可容纳九部手机,而这些盒子将被陆运至位于伊利诺伊州的一间仓库集中,最终,转移至位于德克萨斯州的三星工厂。
虽然三星在达拉斯的郊区小镇普莱诺(Plano)设有手机维修中心,但它实在无法应付如此大规模的锂电池回收。对于三星来说,他们也许需要向一条美国最完备的循环机制寻求帮助了——虽然,他们并没有对此作出任何回复。
美国环境保护署(EPA)表示,三星业已参与了其旗下的可持续材料管理项目。此项目要求三星将回收的设备送往具有资质的回收工厂。环保署土地与应急管理办公室的助理署长马西-斯坦尼斯劳斯(Mathy Stanislaus)表示,这一做法确保了三星的手机“被以一种负责的,保护人体健康和环境的方式处理“。
在美国和加拿大,三星通常与非营利组织 Call 2 Recycle 合作,使用遍布全国的回收箱进行小规模的手机回收。卡尔-史密斯(Carl Smith)是这个组织的总裁。他表示,在此次召回行动中,三星并未与他们取得任何联系。不过,Call 2 Recycle 仍然能够向我们预示在未来的回收中可能会发生什么,因为该组织每年能回收大约17万件,重达7吨的设备。

Call 2 Recycle 设计的小型回收箱 图片来源:Battery Bro
史密斯说,Call 2 Recycle 各地的回收箱里并没有迎来猛增的 Note 7 手机,但这种现象也算合理,因为三星已向用户提供了换机计划。他们的回收箱目前提供电池绝缘的袋子和胶布,以及安全包装手机的指导。在处理大规模项目时,该公司则将回收的手机放入联邦许可的集装箱内,通过陆路安全转运。
一般来说,回收循环工厂会将电池与手机分离,然后再销毁手机并回收稀有金属等其他材料。据环保署的数据显示,循环工厂能够从每一百万部回收的手机中回收35274吨铜,772磅重的银,75磅金,以及33磅的钯。
最大的挑战,则是如何拆除电池。和其他制造商一样,三星在设计Note 7的过程中将电池与手机黏在了一起。而要想拆掉它们,则需要小心翼翼地打开手机,拆除玻璃,撬下电池——这一步骤太容易出差错,以至于 iFixit 的一位拆解过 Note 7 的工程师将此过程比喻成“给一位会失火的病人做大脑手术”。
史密斯表示,Note 7 的回收工作是一项独特的挑战。“一旦回收工作包含多个设备,就有发生连锁反应的可能性,除非所有的物料都经过安全包装,”他说。“Note 7 手机将会被归类为‘受损,缺陷,召回‘,所以回收工作必须符合特殊包装,标示规定和运输流程。“
他提到的最后一点十分重要。虽然三星早已有“送回&循环”这类普通回收服务,让顾客将手机通过预付信封寄回,但你不应用这种方法退回自己的 Note 7 手机,因为普通的信封并不符合联邦规定。而且,你也不能像 Call 2 Recycle 或其它手机回收公司一样把它丢在一个回收箱里了事,因为这样你无法移除电池,也不能将电池两极绝缘。所有这一切都说明,危险的 Note 7 手机在回收时应当装入合适的盒子,通过地面运输的方式送回循环工厂。
当然啰,得先等着顾客们退回手机。
本文刊载自美国科技杂志《Wired》,原作者Tim Moynihan,由GQ中国翻译,如有侵权,请联系新浪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