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蓝瘦”感到难受

新浪热点
摘要:“蓝瘦、香菇”梗这几天火遍网络,一个新的网络用语正在被传播并且被滥用。你还记得上一个这么火的网络词汇吗?用这种流行词是否会让我们显得短视而不自知?
“假日后遗症”延续至今,我天资愚钝,一旦丢了几天不写,再捡起来就非常难,相信各位笨朋友也有同感。写不出来就写不出来,怨自个,作为文字、视频双修的艺人,我的灵感不能依赖毒品。
今天喷喷最新的网络流行词“蓝瘦、香菇”。我挺无语的,如何评价它呢?饭否网友“瘦死也光荣”说的极为犀利:“蓝瘦香菇”这两个词,真是看不到一点点人类智力活动的痕迹,看到谁用就能在心里感觉到“哦,这个人,真是个爱赶时髦的村比。”希望大家有点审美,懂得语言的魅力,不要像荷塘里的养殖甲鱼,看到网络扔块腐肉流行语的饵,就蹭蹭上钩。钩直饵咸你又蠢。

这位朋友说的对,确实从中看不到任何“智力成份”。在网络段子中,“谐音梗”与“方言梗”是最下品的,技术上不高级,笑点也显浅薄,纯属挠痒痒。这种口音带来的喜感居然能刷爆网络,着实让我有点惊讶。
“方言梗”能让人发笑、能流行,我想这和“地域成见”有关系。“地域成见”多现于我国的喜剧作品中。譬如道上大哥必须是东北口音,一肚坏水的奸商多半操着广东普通话,傻大个张嘴就是山东大葱味,电话诈骗那准保来自福建,吃着海底捞气若游丝和人聊天的,那是吉裔杭州人冯大辉。如果试图打乱上面这些搭配,很多创作者的喜剧细胞就坏死了。
语言本来就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凝结了数代人的智慧,互联网又打破了语言交流、融合的壁垒。譬如“损色”、“装逼”、“山驴逼”以前可能就东北人在用,现在通过网络、直播间全国人民都喜欢了。语言也在与时俱进,变得更细分、更精准。譬如形容一个坏男人,以前叫“负心汉”,现在按照成因可叫“渣男”、“凤凰男”、“猥琐男”,特别垂直。
正是因为网络的加持与加速,现在是段子手、营销号在制造语言的流行。以前人们跳忠字舞、背语录,见面来一段。现在呢?楼氏广告旗下的段子手们在决定你第二天和朋友聊什么、在社交网络刷什么。以前我们是用挖掘机在罗永浩的碎叨话里扒出了一句“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现在段子手有能力让你每天都活在香菇、芹菜里。

为什么零智力含量的“蓝瘦梗”会流行呢?因为现在人们得不断补充新鲜的谈资,一旦断供就会像宋冬野一样蓝瘦,一天没有热点等于白过,患了“潮流脱节恐慌症”,审美、品位都让位于表态。而且现在网络平台的话语体系是“色语、酷语、秽语、流行语”的四位一体。“色语”就是叫嚣睡小鲜肉、老公操我,“酷语”就是动辄改变世界、颠覆生态,“秽语”就是各种逼和屌,“流行语”就是洪荒之力、蓝瘦。
写到这里肯定有人会认为我在上纲上线、站到了鄙视链上游。是的,没错,就是有那么“一条线”在区隔不同的人,成为我们评判作品的尺度。我的偶像王小峰先生会在自己独立博客的评论区,把发流行语的网友自动标识为“黑猩猩”。和菜头说:“想要文章比人活得久,那就尽量不要使用网络热词。”(十年后,你再看自己的文章,可能会被那些热词搞的莫名其妙。)
如果你细心点观察,你的朋友圈里那些独立思考、有自己一套风格的人应该没在参与网络流行词狂欢。作为一个写字的人创作中依赖于热词和流行语,等于是承认自己想象力、词汇量贫乏,经常使用这类语言的人往往是他的语言基因链缺点什么东西造成的。
我和我的屌丝小伙伴们,给力一点吧,让我们携起来手来,先定一个小目标:尽量不用流行词,释放文学创作的洪荒之力。
原文略有删减。本文著作权归微信公众号三表龙门阵(微信ID:sanbiao1984)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新浪新闻客户端。
“蓝瘦香菇”哥原名韦勇,在网友们的鼓动下他开了微博,还做起了直播。在直播里他表现得如何?他居然还透露自己已婚了——
网友们纷纷表示自己惊呆了,也对小伙子送上了祝福:
总结:其实我跟我女朋友还很好,年底结婚了,录视频是给一个群里面大家看着玩的,不知道谁发到网上的。录视频时一点也不难受想哭,但是这几天好多人来找我,都没办法工作了,所以这几天是真的难受,想哭啊!
@谢谢小小的太阳:
真的是太接地气儿了,一直说不要刷礼物了,大家挣钱也都不容易的,我不怎么看直播,偶尔看一个都是,我也爱你么么哒,点一下关注,礼物刷起来。香菇哥完全没有啊,太喜欢了,上个月我如果广西,路过南宁,这个广西口音的普通话好熟悉。眼神很像我身边的朋友,又说不出来是谁。总之,赞一个。
@张花石s:
我也觉得他笑的好淳朴,感觉是个善良的人,评论都在祝他幸福,我也祝福这个小哥永远幸福。
我跟你们说,他红了,然后他女朋友回来了。然后出来一个新版本“该心!坏乐!本来今颠不太高兴,你为什么要突仁肥来捏?”第一翅!为一个女孩是辣么该心!坏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