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阅读 资讯

共享经济的光环还在吗?

共享经济的光环还在吗?

界面新闻

关注

摘要:在全球177家“独角兽”企业中,共享经济独占鳌头,但这一概念在近年却逐渐蜕变,光鲜表面下实则问题重重。

国庆过后各地网约车管理意见征求稿出台,把中国共享经济杰出代表的滴滴推到风口浪尖上。其实,从全球范围看,共享经济光环已经逐渐褪去,以共享经济为龙头的独角兽们(特指估值超过10亿美金的创新科技公司),也都疲态尽显。

不可否认共享经济曾经光芒四射。现在年轻一代逐渐适应“在乎曾经拥有而不在乎天长地久”的理念,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共享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多被人接受。加上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全方位覆盖,为解决人与人之间供给和需求的信息不对称提供了技术基础。同时生产效率大幅提升,让社会有更多的剩余时间和闲置资产。当这些条件成熟时,共享经济横空出世。

共享经济通过构架高效的信息中介平台,挖掘社会碎片化时间和闲置资产,以共享的方式提供服务或者使用商品。这种商业模式获得巨大成功,也受到了资本市场热捧。在全球177家独角兽里,共享经济独占鳌头。前十名里有第一名Uber (680亿美金), 第三名滴滴(338亿美金),第四名Airbnb(300亿美金), 第九名WeWork(160亿美金),总估值高达惊人的1478亿美金,折合人民币近1万亿元。然而,共享经济这一两年开始逐渐蜕变,在光鲜表面里,暗流涌动,问题重重。

第一面临的问题是共享经济企业账目估值严重泡沫化。

177家独角兽总估值达到骇人的6290亿美金,人民币4万2千亿元。相比2013年,“独角兽”这个概念刚在硅谷诞生之际,能称得上独角兽的公司仅有39家,总估值约1000亿美元。Uber的目前的估值,接近于全球前三大航空公司Delta、Southwest和American三大航空公司的市值。滴滴的估值超过中国中铁的市值。Airbnb的估值和全球最大的希尔顿饭店集团市值不相上下。短短时间内共享经济估值绝尘而去,这个当然归功于全球进入低利息时代,各国央行放开印钞机,导致货币泛滥,引发资本脱实向虚。

然而在2015年底,市场开始从狂热转入冷静,投资人开始重新审视这些飞上天的估值。最集中反映在全球IPO市场。

从2012-2014,平均每年有36 家风投投资的高科技公司IPO, 可是到2015年降至23家,今年上半年硅谷仅有Twilio一家独角兽公司上市,下半年到目前为止也只有LINE一家独角兽上市。共享经济公司虽然风光无息,可是目前还没有哪家真正成功地把账面虚值转换成货真价实的市值。而投资界预测现在独角兽上市时至少估值要砍掉三分之一。

这样的估算并不是空穴来风,2014年著名的移动支付公司Square上市之前估值60亿美金,上市市值只能达到42亿美金,而且当时市场还没进入如今的寒冬。独角兽即使上市了,当天的市值也往往背离其真正的价值,因为新公司信息还不完全被市场所消化分析,加上新闻热炒造成众多非理性投资,尤其是投行做市商全力护盘等因素。真正的价值一般要通过一年时间的交易才能比较稳定的体现。

通过对2015年全年和2016年上半年的28家美国上市的高科技市值追踪分析显示,这些上市公司一年后(也就是200个交易日后),股价平均跌到上市首日的72%。所以保守估计,独角兽们特别是领头的共享经济,其真正价值仅有估值的一半,也就是3145亿美金约2万1千亿的投资将灰飞烟灭,这还是在乐观估计他们都能上市或者被并购退出的理想情况下。

春江水暖鸭先知,高科技市场的资本寒冬最先影响的是硅谷。8月份我在硅谷投资考察,深深体会到硅谷创投界对中国资金的渴望。然而仔细研究所有投资界,成功的历史只有两种,一种是把坏的估值拉高然后在泡沫破裂之前转给下家,或者把好的捂到最后 , 然后上市功成身退或者继续持有享受增值。硅谷这种对国外特别是一直以来不太受欢迎的中国资金的渴求,实在是一个危险的信号。最让人吃惊的是,几个月前我的微信朋友圈居然公开出现Airbnb E轮融资的募集邀请,这简直就是接盘侠不够用的前奏。以共享经济为代表的独角兽们的高估值,看起来已经摇摇欲坠。

正如美国证监会主席 Mary Jo White 今年在硅谷发表演讲说:“独角兽”尾巴会甩到谁,也就是“估值披露”问题,他们高不可攀的估值所带来的声望是否有利了他们被快速驱动,使他们看上去比实际上更有价值,也就是说,他们表现出来的与实际不符。

第二个问题是共享经济已经丧失其本质。

“与你分享的快乐胜过独自拥有”,这是90年代实力派歌手伍思凯的歌《分享》里的一句歌词, 却道出共享经济除了经济属性外的社会属性, 就是共享者的精神愉悦,这也是共享经济的独特魅力所在。

共享经济体系下的消费者更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社交也被看成共享经济被用户簇拥的重要原因。共享经济一开始都打出这张感情牌来取悦消费者和监管。Airbnb和Uber的广告,充满个人如何分享房子车子后的社交感情收获。然而事实上真的如此吗?

美国检查官曾经调查Airbnb发现,专业的房子短期出租者占有该公司75%的利润来源, 这些专业出租者买了大量房子通过Airbnb出租,而没有和租户住在一起。所以不是像广告宣称的那样有任何社交。 这些屋主甚至用数字密码开锁,这样租户都不可能见到屋主一面。滴滴等壮大以后成为行业垄断,抛弃了最开始网约车共享经济的初衷,率先组建自己的职业司机队伍,订单优先派给自己人,产生了大量全职的滴滴司机。为了商业利益,滴滴取消贴补开始涨价,曾经有媒体报道滴滴雨天打车价格是平时的4倍,戏称滴滴打车是滴滴打劫。失去社交属性的滴滴和Airbnb,和出租车公司与酒店还有任何区别吗?

第三个问题是监管。

共享经济披上新经济和互联网+的华丽外衣,游走在监管的灰色地带,产生不公平竞争。

不可否认共享经济的飞速发展,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监管的套利。相比正规酒店,Airbnb不需要到政府注册,不需要防火安全标准,没有24小时服务和卫生标准要求,随意侵犯邻居和社区的权益。特别是景区附近,专业出租者大量买入房产用于Airbnb出租,哄抬附近的房价,而大量短期租户扰乱当地人的生活,让居民怨声载道。这些对于酒店来说,都是不可避免合规成本, 只能的提高价格转移到消费者身上或者削减自己的利润。

笔者8月份在硅谷特意在Airbnb的总部附近使用其服务,准备住小半个月亲身体会,试了3个不同的住户住了3天后坚持不下去了,因为用户体验极差而且没有意料中的社交往来,只好转而住进稍微贵点酒店。相比正规出租车,Uber和滴滴被称为“黑车”是有原因的。滴滴的车和司机都不需要在政府监管单位注册;公司不需要承担司机的五险一金;车况良莠不齐,不知是否有保修和保险等安全保障;司机常常不认路或者开车技术生疏;私家车的蜂拥加入滴滴给城市已经高负荷的公路交通雪上加霜;拥堵和空气污染的成本皆由全社会来承担。

针对共享经济的监管空白,各国也相距推出一些列的监管措施。比如布鲁塞尔和柏林都对它下了禁令。美国在共享车的牌照、安全、计价、行程日志、保险和税收上有特殊的规定。比如Uber车不用里程计和顶灯,只接受预约,要有包含姓名、起始地点在内的明确的行程单。

近日北上深发布网约车管理规定的征求意见稿,这样的填补监管空白的努力有值得认可之处,其在意图上,是要对国内网约车野蛮生长的纠正。只是在实施细则方面引起了众多非议,尤其是规定司机必须有当地户口等条款。既然是征求意见稿, 那就要征求大家意见,最后找到各方均衡的最佳监管办法。我理解此次监管者的用心,也期望监管者真正倾听各界的呼声,既填补网约车的监管空白,又能让人民享受到真正共享经济的福利,不要矫枉过正,适得其反。

共享经济应该更加接地气,同时回归它共享和社交本质,在公平和合规的前提下,和传统经济相互竞争和补充,这才是共享经济未来健康发展的道路。

@狒狒FU:感觉共享经济公司就是把正常的社交活动资本化,再把监管成本抛给大众来实现低成本,这种做法跟化工厂偷排污水没啥本质区别。

@尼古拉斯吃饭睡觉打游戏:新生事物常常是一种套利行为,这就是市场经济达到均衡点的力量。共享经济就是如此。当它的质量出现问题,消费者会用脚投票,股东也会用脚投票,这都不是事,相信市场的力量~

@多籽的肉西瓜:共享产业只能作为其他产业的辅助,而不是作为主力。

@连雨不知春去那些独角兽之所以虚高,源于资本方控制了媒体资源,服务于其最终目标:资本市场套现。

@于小洋是少年啦:共享经济本身不仅不是骗局,反而是重要的技术方向,许多“不可分割的离散产品”实际上是可以进一步分割消费的,共享经济就是分割的刀,而分割蕴藏着巨大的 效率改进红利。问题在“市场简单而愚蠢的估价体系”(如“用户越多约值钱”等粗糙鄙陋的判别标准)扭曲了价格信号,抑制了技术进步而鼓励了套利。

@五岳散人:共享经济的基础是我有富余物资、时间、技能分享给您,您节约成本、我获得额外收入、降低交易成本,而不是专业干这个。网约车这事儿让很多并不职业的人进入了职业市场、变成专职,而且大量非本地直接消费体验的分享经济进入,完全不是分享经济的目的与成果。改变出租车现状的是发展本地分享、让出租司机摆脱出租公司而进入这个市场,本地生活(未必是户籍)人提供服务才是正道。设置什么门槛可以讨论,您不喜欢户籍制度当然没问题,我也不喜欢这个,同时也不喜欢车型要求,但这个标准可以讨论,甚至深入到体制与任何问题,但无视于这种滥用分享经济之名,增加了社会成本与服务质量之实的行为,就不能管理了?

@以理:不论是共享经济还是其它的商业模式,其本质无非是马列曾提到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关联。当生产关系制约生产力 的发展,就有被推翻的风险。网约车做为互联网加速资源匹配效率的产物,已然被市场接受。如今的争议,其本质无非是利益的冲突,相关城市给出的所谓的城市规 模控制(人口和机动车保有量)的理由在市场需求面前显得苍白无力。行政手段干预必须要在尊重市场基本运行规律和公平的前提下进行,否则政策就会变成制约生 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而马列告诉我们,这样的生产关系就必然被推翻。

  • 方兴东:共享经济的不二法门是竞争

    以网络约车为代表的共享经济这一幕大剧仅仅在中国上演了4年,就快速地走完了春夏秋冬的一个轮回。

    查看详情

本文著作权归界面及作者蔡凯龙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新浪新闻客户端。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