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铁4号线两女子抢座撕衣

新浪热点
摘要|8月4日北京地铁4号线两女子抢座上演撕衣大战,各自都走光了,双方出言不逊,大打出手。从视频看,整个过程无人上前劝阻。
事件详情|女子地铁上抢座互撕衣
8月4日,北京地铁4号线两女子抢座上演撕衣大战,双方对骂脏话,大打出手,各自都走光了。其中一人疑似孕妇说你丫把我孩子弄掉我和你没完。从视频看,整个过程无人上前劝阻,只是在旁边言语劝架呼吁大家在地铁上文明乘车。
北京两女子上演撕衣大战
相似案例|武汉两女子抢座上演撕衣大战
8月2日下午,武汉地铁二号线洪山广场站,一年轻女孩和一中年女子争抢座位发生口角,女孩出言不逊骂了后者,后者当即大打出手,几乎将女孩衣服撕扯掉,在其他乘客力劝下才得以平息。网友调侃的“不给力劝架男友”,其实只是名好心路人。
女子地铁为抢座“撕衣”
纠纷原因|拥挤中情绪易失控
很多网友认为,地铁过于拥挤是冲突的主要原因。对此,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理事张小璃表示,身处人多拥挤的地方,人们的心理“安全距离”被打破,就会产生紧张、焦虑等情绪。在类似地铁、公交车的拥挤、狭小空间,人们往往比较压抑,这个时候人的情绪控制能力将变弱,极容易由口角之争上升到肢体冲突。
广州市精神病医院心理科副主任徐文军认为,地铁环境人多、拥挤、嘈杂,令人对小事情的包容性下降,容易情绪失控而与人发生冲突,特别是在有人围观的情况下受到攻击,感到吃亏而自尊心受挫,就更容易被激怒。
有何警示|社会基本的价值共识亟待修正
在暴力抢座这类事件中,我们都是旁观者,也有可能会成为当事人。我们每个人在指责他人不文明行为时,也应该反省一下自己,从自己做起,进而影响身边的人。
更为重要的是,一系列因抢座引发的暴力事件,也昭示社会基本的价值共识亟待修正。在追求个人的利益时——哪怕只是坐位子的利益,也需要尊重别人的权利。克服 “陌生人关系”中的去道德化倾向,还需要奠定以信任和责任为核心的价值基础。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专家评论|地铁撕衣大战不只是个道德问题
地铁、公交车等公共场所内,为占座、抢座而引发冲突并不少见。公共场合内的“互撕”,表面上是道德素养缺失的表现,实际上有可能已经超越了一定的界限和幅度,应该由法律进行调整。比如,公共场合内的“撕衣”行为,具有侮辱情节,已然侵犯了个体合法权益。
事实上,道德与法律之间,其界限并不完全明晰。类似于公共场合内的“撕衣大战”,就是一个鲜明的个案。立足于道德视角,去审视已经逾越法律底线的行为,其所获得的观感,必然只是素质良莠命题下的产物,与法律没有任何关联。然而,道德说教并非对症下药,法律范畴内的现象,还是应该依赖于法律思维求解。
网友评论|八成网友赞成“狠罚”
桥小德:坐个地铁都抢成这样?我们当年站22小时火车回家过节也没见谁闹过,这些人素质真差,丢国人脸。
sea11:说老实话在武汉看到几次年轻姑娘和不方便的人抢座,男士都还好。在广州生活几年一有老人和不方便人士不管是地铁还是公交无论是年轻人还是中年人马上起身,个人实践注意素不喜勿喷。
小心二楼:一直在谈素质这个问题。素质要从小培养,但难道只需要年纪轻的吗?作为岁数比较大的,难道不知道,忍?抢座,我还清晰地记得小时候的作文,有很多是让座的,然而现实中,却还存在抢座这种事情!有力气撕人衣服,没力气站一会儿?倚老卖老!没看过在田地里,辛苦作业的农民吗?他们老吗?老!至少比你老,他们不喊苦喊累,难道站一会儿会让你累死吗?作为年轻的孩子,说难听的话。我也是学生,路过路边我甚至能听到1年级的学生边走边说脏话,追根溯源。
(新浪新闻客户端综合京华时报、成都商报、华西都市报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