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阅读 资讯

曝陕西榆林状元变相高考移民

曝陕西榆林状元变相高考移民

新浪热点

关注

摘要|6月25日陕西高考成绩出炉,榆林文科头名花落榆林华栋中学。网帖爆料这名“高考状元”是“高考移民”。当地教育部门展开调查称其在榆户籍和学籍均满三年,参加高考符合规定,不属于高考移民。

网友举报|网贴曝榆林状元是高考移民

6月25日陕西高考成绩出炉,榆林文科头名花落榆林华栋中学,令人意外的是,华栋中学却表现得异常低调,学校老师谈及榆林文科第一名邢程远也都讳莫如深。

据该校高考毕业生透露,三年读书期间从未见过邢程远,突然间她就成了榆林文科头名,让人十分不解。而网上出现的帖子更是直指这名“高考状元”是“高考移民”。

记者多日调查发现,邢程远2009年以投亲名义将户口从山东鄄城迁至榆林市榆阳区,落在华栋中学校长李锦成名下,李锦成为其“舅父”。但实际上,双方并没有任何亲属关系。记者调查同时发现,包括邢程远在内,李锦成名下至少先后落过3名外省籍考生的户口。

低调神秘|多名毕业生没见过这个“第一名”

记者近日走访多名华栋中学高中应届毕业生,受访学生均称没有见过邢程远。学生小郑说:“我在华栋中学上了三年高中,学的是文科,但从来没有听说过邢程远,更没见过其人,直到高考后得知其考了文科第一,才听同学们议论,邢程远就没在我们学校上过学,只是档案在这儿。”该校高三应届毕业生刘同学说,上了几年学,就算是成绩不太好的同学都能知道名字,更何况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但邢程远这个人他从没有见过也没听说过。百度贴吧“榆林华栋中学”里,“根本没听说过这个人”、“只是档案在学校,人不在”之类的回帖随处可见。

据记者掌握的一份2015年华栋中学高考前文科模拟考试的名单,也没有邢程远。

异地高考不会引发大量高考移民

校长回应|户籍和学籍符合相关规定

连日来,记者多次试图联系邢程远本人,但均未成功。对此,榆林市华栋中学副校长苗海平称,华栋中学学生邢程远的户籍和学籍符合相关规定,要不然招办审核肯定通不过。

7月6日,榆林市华栋中学校长李锦成解释说,邢程远的母亲杨某2008年左右在华栋中学当英语老师,他为了外地教师稳定教学,就“找关系”给其女儿邢程远办了户口,上在了他的名下,虽然户籍上他是邢程远的舅父,事实上他并非孩子的舅父。至于邢程远的母亲杨某在华栋中学任教几年,哪一年离职,李锦成说他记不太清。

“邢程远中考在榆林考的,但上了高中基本没在华栋中学就读,去了西安一所中学读高中。所以即便她考了第一名,我们也觉得不好意思,就没有大力宣传。”李锦成说,他认为学校没有做错事,只是邢程远考得太好了,引起了关注。至于邢程远在山东鄄城县是否还有其他户口,李锦成说他也不清楚。

后续调查|校长名下多名外省学生落户

邢程远户籍信息显示,户主一栏填写为李锦成,登记日期是2009年5月21日,何时何因由何地迁入一栏写明:2009年5月21日因投靠亲属由山东省鄄城县迁来本市。

记者进一步调查了解到,李锦成名下至少先后有三名外省籍学生落户,分别为山东鄄城籍邢程远、河南洛阳籍乔路,山东费县籍张某,三人的户籍所在地均为榆林市公安局榆阳分局青山路派出所。

榆林市榆阳区招办提供的资料显示,邢程远父亲邢某是山东省鄄城县物价局干部。

户口迁移|榆阳户口迁入审查或存漏洞

榆林市公安局榆阳分局局长助理、治安大队大队长鲁珏明表示,“到目前为止,榆林没有任何规定迁入户口要满足哪些条件,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投靠亲属、买房、工作调动、结婚都能成为外地户籍迁入理由;榆林属于三线城市,每年都需要迁入外来人口来发展城市,所以这一块相对比较松。”鲁珏明说,李锦成与几个外地考生的亲属关系可能存在问题,但这并不影响几个考生身份的真实性。

目前各方证据已证实,李锦成和几名外地迁入户籍的学生亲属关系并不存在,也就是说他们将户口从外地迁到榆林所依靠的“投亲”名义并不成立。至于为何能让虚假关系通过审查,鲁珏明表示,户口迁入审查主要以申请人提供的资料为主,可能存在漏洞。

教育部门|对户籍来历和真假无法做出判断

近日,榆阳区招办相关工作人员称,招办只负责审核学籍和户籍满三年,但对于户籍来历和真假无法做出判断,由公安部门出具证明。网帖出现后,榆阳区教育局已经成立由教育股、招生办、监察室联合组成的调查组调查此事。

7月7日下午,榆阳区教育局公布调查结果:邢程远,本人常住户籍在陕满3年;在陕连续学籍满3年;连续就读3年。依据陕西省高考相关政策规定,该生2015年在榆阳区参加高考符合政策,不属于高考移民。

网友争议|属于变相“高考移民”

网友和知情者纷纷表示,从政策上看,这两个考生满足户籍和学籍在陕三年的规定,但他们的落户本身就有问题,是利用虚假关系虚假手续钻政策的空子。这种“空户籍”、“空学籍”,同样挤占了真正陕西考生的高考资源,属于变相“高考移民”。“她一个山东娃在榆林考了第一名,原本的第一名就成第二名了!”有考生如是说。

  • 教育部:严禁不当抢生源 严查高考移民

    教育部副部长强调,要严格遵守“26个不得”招生工作纪律,严禁以不当方式争抢生源,严厉查处高考移民。

    查看详情
  • 内蒙古“高考移民”多为“官二代”

    连日来,内蒙古清退上千“高考移民”一事引发社会关注。“考前清退了1465人,考试当中又查实近40人。

    查看详情
  • 对“高考移民”须深挖细究

    绝不能止于取消“高考移民”考生的录取资格,还必须深挖追责,让在“高考移民”案件中负有责任的人付出应有的代价。

    查看详情

(新浪新闻客户端综合华商报、中国新闻网等报道)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