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阅读 资讯

百岁乞讨老人:给国家抹大黑了

百岁乞讨老人:给国家抹大黑了

新浪热点

关注

摘要|一则“103岁老人在郑州街头乞讨”的消息引爆网络。据悉,老人有三儿两女,均健在,老人跟小儿子生活,出来乞讨是为给小儿子贴补家用。被接回家后老人称外出讨饭“给国家抹大黑了,对不起干部。”

卷入舆论|沿街乞讨的百岁老人

6月9日上午,记者在郑州的街头遇到了一位乞讨老人,老人头发花白,身穿破旧上衣,背着一个袋子,拄着一根木棍,走路颤颤巍巍,手里捏着几张好心人给的零钱。在简单询问后,记者要来了他的身份证,老人名叫耿生茂,身份证上标明他的出生年月是1912年12月30日。人们这才发现这位来自河南商丘民权县人和镇虎西村的老人已经103岁了。

转眼间,“百岁老人沿街乞讨”的新闻像一个巨石投进舆论场,仅在其中一家网站,就引来了4万多的评论。从四面八方汹涌而来的关注也迅速阻断了老人的乞讨路。

连夜返家|满腹苦水的三儿子

6月10日上午,商丘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官方微博回应,河南省民政厅已经安排救助站与今晨4点找到老人,经了解,老人有三儿两女,享有300元老人补贴,家住楼房,生活应该没问题。

老人的家人、乡镇领导连夜赶到郑州。凌晨3点到达,4点就在街头找到了耿生茂,并把他带回村里。这位老人独自在郑州街头讨饭已经有十几天了。

“是我不孝,应该是让我爹花我的钱,但是现在让我爹养活我,世界上没有这样的先例。”老人的三儿子耿纪营满脸歉意地说。歉意之后,更多的是一肚子苦水。

生活拮据|自愿讨饭的家中长辈

耿纪营负责赡养这位百岁老人。但是,天生疾病让耿纪营手臂比别人短一截,“柴油机都摇不起来”;比他小十几岁的媳妇又有精神疾病,“一发病就往外跑,拦都拦不住”。

除了五亩地外,耿纪营一家的收入只有父亲每个月300元的百岁老人补贴,60元的养老金和耿纪营90多元的低保。耿纪营也会在村里支摊给别人镶牙,“但没有行医证,一天挣不了5块钱”。

老婆每月药费要三四百块,十几岁的两个儿子没房娶不着媳妇。当父亲告诉耿纪营“要出去转转”的时候,他其实知道父亲是要出去讨饭了,他也没拦着,“没有办法,没有钱就只能去要饭,这也不丢人”。

百岁乞讨老人回家

没于人流|市民眼中的乞讨者

被发现时,这已经是耿生茂第3次去郑州了。每天早上8点,耿生茂都会准时出现在这里,晚上6点多再回到栖身之处——一个正在拆迁的旅馆,横七竖八地躺着不少乞丐,“每天收5块钱”。

耿生茂已经老到几乎迈不开步子,只能靠一根七扭八歪的木棍支撑,一步步向前挪动。从郑州市纬五路到花园路,他就这样日复一日在这不到1000米的马路上挪动。一位环卫工人看见他跪在那里,还生气地说,“快点起来,你都这么大岁数了,只有别人跪你,哪有你向别人跪啊”,“蹲着不是一样要钱么,又不缺那一点半点的。”

虽然有些店主记得这位老人,但是对于这条繁华马路上的更多人来说,耿生茂低矮的身影常常被淹没在车水马龙里。

不觉凄苦|乐观自白的乞讨者

“我就是个掏力的人,越掏力越有劲。”说起讨饭的日子,耿生茂倒是没觉得凄苦,脸上纵横交错的皱纹中,还挤出一点点笑容。这位百岁老人摸着黑黑的几乎皲裂的膝盖说,“在花园路口的天桥上就搁那儿一跪,有时候等半天还要不到一毛钱呢,有的过来就给块儿把钱”。最好的时候,他一天能讨到100多块钱,最不济也有10来块钱。

耿生茂说,自己在郑州一般待上10来天就回家。碰到记者的时候,他正准备回家,“郑州天太热了”。

艰难人生|拉孩子要饭的壮年汉

出生在解放前的耿生茂,从小就没了父亲。家里穷得揭不开锅的时候,母亲就带着他讨饭。结婚以后,耿生茂要养活五个孩子。他在村里的砖窑上用独轮车推土、烧砖,在附近拼命挖河道,但“一天只有8两粮食,越吃不饱越觉得饿”。

正值壮年的耿生茂,闲下来的时候就套上车,拉着几个孩子一起去要饭。耿纪营记得最难的时候“一家才要来一个饺子”。如今,大儿子结了婚,几个儿女分了家,但耿生茂依然走在讨饭的路上。

满带歉意|“抹黑国家”的垂垂老翁

“给国家抹大黑了,”如今,问起讨饭的经历,老人总是操着含混不清的河南话连连说,“对不起干部。”

他刚回来的那两天,挂着商丘、郑州、外省的各种各样牌照的小汽车从四面八方开进村,连村里小卖部的老板一听到客人买整箱牛奶,就猜到“又是去看老头儿的”。

“不就是个老头儿讨饭么,”正在洗衣服的村中农妇甩了甩手上的水珠,不解地问,“听说北京都知道了?” 村里人大都见过耿生茂出去乞讨,没有人觉得奇怪,即使发现他“有时候春节初一、十五都不回来”。

村中常事|邻居眼中闲不住的懒老头

在村庄里,耿生茂并不是唯一一个出门乞讨的老人。村民告诉记者,这样的老人“还有几个”。

农民们认为,一个月三四百元的收入,再加上地里粮食的收成,“肯定饿不着”。至于耿生茂为什么还要出去讨饭,大多数人觉得“反正在家闲着也没事儿”。“他不是个懒老头儿,就是闲不住。”邻居说。

招致质疑|乞讨攒出的几栋楼房

十几年的乞讨,让耿生茂攒下了一些钱。他不仅在年轻时为3个儿子盖了娶媳妇用的房子,如今,为孙子准备的两栋楼房,也终于出现在了原本破落的小院。但老人家中的情况被不少人当做了剧情反转的证据。不少曾帮过他的人视他为“骗子”。

村民也对这位百岁老人的岁数颇有质疑。“应该没有那么大,身份证可能登记错了”,一位村民告诉记者,村里还有两个比耿生茂岁数大的老人,“最大的也才90多”。

  • “中国好父亲”:103岁乞讨只为补儿家用

    103岁的老人本该安享晚年。然而他还要靠乞讨补贴家用,而且老人儿子不仅没有赡养老人,还需要老人来接济,这是怎样的一种悲情?

    查看详情
  • 103岁乞讨老人被接回家 为儿子盖两层楼

    来自民权县的103岁老人耿生茂自称没有亲人,但他育有三子两女均健在,且和其生活在一起的三儿子有两所楼房。

    查看详情
  • 103岁老人郑州街头乞讨 称家中已没有亲人

    市民称,在纬五路第一小学附近,经常会看到这个老人穿着破旧上衣,拄着破木棍,走路颤巍巍的,不时有小学生和家长给他零钱。

    查看详情

不闻世事|返乡后的新闻主角

耿生茂听不到任何质疑的声音,也不明白为什么突然有这么多人看望他。他感慨“现在的社会好啊”。

回来后的耿生茂住在其中一栋新盖的楼房里,一楼孤零零地放着一张木架子床,这也是他房间里的全部家当。每天闲暇的时候,他都会到房前的菜园子去锄地,那里种着茄子和豆角。他盼望着,过几天这些绿油油的菜苗能结出丰硕的果实,那个时候,自家桌上就又能多加个菜。

除了这些,老人实在想不出能为这个家作点什么贡献了。

老何所依|家人与政府应付的责任

给父母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让老人安度晚年,是为人子女的基本道德,也是法律的刚性要求。辛苦了一辈子的老人老无所养,乞讨为生,子女却无动于衷,已经丧失了起码的道德廉耻,理应受到道德舆论谴责。另一方面关注农村老人的现实生活状况,健全养老体系,帮助老无所养、遭遇疾病折腾的农村老人走出生活困境,不再乞讨为生,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新浪新闻客户端综合中国青年报、中原网等报道)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