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C全球裁员:产品定位出问题

新浪科技
摘要|“内忧外患”、“沉沙折戟”成为最近形容HTC现状较多的词语。曾经是很多人第一款智能手机的HTC,正在慢慢陨落。实际上,过去3年里HTC一直处于困境之中,这究竟是时运不济还是没有找准定位?
说好的不裁员呢|最终还是卡掉15%
日前,台湾手机厂商HTC公布了今年第二季度业绩,公司实现营收330亿元新台币(约合64.7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同期的651亿元新台币同比下滑49.3%;运营亏损为51亿新台币。

随后,据国外媒体报道,针对业绩表现不佳,HTC正考虑大规模裁员,同时还将削减机型,更加专注于高端手机市场。不过,裁员的消息很快被HTC官方否认,称“是外媒的臆测”。
8月13日,HTC官方正式宣布裁员15%。据了解,此次裁员人数为2250人,将在今年年底前完成,HTC预期裁员将帮助该公司减少35%运营费用。目前HTC正处于财务困境之中,该公司第二季度亏损2.5亿美元。更为糟糕的是,资本市场也面临巨大压力,今年以来,该公司股价已经下跌50%以上。
在致员工的公开信中,王雪红称为了提高运营效率并使公司重返盈利,“必须忍痛做出一些决定”。由于面临投资市场压力,王雪红此前甚至在股东大会上向投资人鞠躬致歉,而对新一轮调整引发的内部疑虑,王雪红则呼吁员工“体谅和保持耐心”。
延伸阅读
HTC将在全球裁员约2300人 瞄准全新市场
据台湾经济日报报道,HTC于8月13日正式宣布,要通过整体运营规划减少35%运营费用,将在全球范围内裁员15%,约达到2300人。
三季度业绩不佳 HTC拟裁员15%并重组业务
受需求和中国大陆销售疲软拖累,HTC上周宣布第三财政季度出现净亏损。宏达国际在2013年跌出前十大手机制造商的行列。
HTC市值已跌破公司现金储备 一文不值
在经历了一场股票大跌之后,现在 HTC 账户里的现金比它的总市值还要高了。在投资者看来,HTC 现金以外的资产已经一文不值了。
内忧外患|中低端产品姗姗来迟
一直以来,HTC在旗舰机型的定位上始终瞄准中高端,但在实际竞争中却无法与苹果、三星抗衡,这是其饱受诟病的方面。以HTC One M9(M9W/联通4G)为例,市场价格仍在3450元左右,但在4月M9只卖了475万部,而去年同期M8的成绩是800万部,前年同期的M7也卖出了700万部,销量相差甚远。

而国产手机的快速崛起也令HTC始料不及。在这一年来,国内进入了全民造手机的狂欢,从“中华酷联米“到互联网巨头,再到家电企业、娱乐圈人士、教育界人士等,都纷纷推出手机产品,价格一度下探至500元以下。
在中国大陆市场,HTC也曾经有过非常火的时候,对于很多市场消费者而言,HTC甚至是其第一部智能手机。2008年HTC与T-Mobile合作,发布了首款基于Android系统智能手机G1,随后还推出了一系列迭代产品。与此同时,中国大陆市场3G牌照刚刚发放,HTC的“舶来品”在中国大陆水货市场大红大紫。
但随着3G在中国大陆市场逐步启动,千元机浪潮开始泛滥,但对于中低端市场,HTC一直是拒绝的态度,一直到2013年左右,HTC才正式推出中端产品,包括Desire等系列,甚至在易迅等平台上尝试炙手可热的微信销售,但此时中国大陆市场已经逐渐成为国产品牌天下,除了苹果之外,三星在中国大陆的市场地位都已岌岌可危。
价值缺失与品牌丧失|HTC难找接盘侠

据最新报道称,目前HTC的现金储备比它的总市值还要高。据HTC最新公布的财务数据,截至6月30日,其现金有472亿新台币,而当下HTC的总市值却只有467.8亿新台币。在投资者看来,HTC现金以外的资产已经一文不值。尽管这种比较得出的结论略显极端,但从买方的角度看,HTC确实鲜有价值存在。
尽管都是走向没落,但与Palm、摩托罗拉、诺基亚这些被并购的厂商相比,HTC明显先天性缺失对于买方的并购价值(例如独立生态系统、专利、予买方的战略诉求等)。
针对当下业内诸多HTC可能被并购的传闻,我们认为,由于其在手机产业中与产业积淀和竞争密切相关的先天性价值的缺失及在后天竞争中品牌和产品价值的缩水和丧失,使得目前的HTC对于有实力并购的买家来说已经毫无价值。既然如此,谈论谁能并购HTC似乎已没有任何意义,HTC要么自救,要么自生自灭。
新浪科技综合华夏时报、中国经营报、创事记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