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刘胡兰,你没听过的9件事

新浪热点
1. 刘胡兰牺牲时年仅14岁半。
刘胡兰于1932年10月8日出生。1945年,也就是她13岁的时候,就进入了中共妇女干部训练班。1947年1月12日遇害时,刘胡兰还不满15周岁。
2. 刘胡兰的原名大概是“刘富兰”。
据《晋绥日报》的老记者胡正先生回忆,报道刘胡兰事迹的记者李洪森是湖北人,在湖北方言中,“f”和“h”并不好区分。再加上,在刘胡兰老家山西文水方言中,也缺少唇齿摩擦音“f”,多种原因导致记者当时误听了名字。但考虑到这则新闻引发了巨大反响,全解放区人民已经都知道了“刘胡兰”,撤回有所不妥,于是“刘胡兰”的称呼得以沿用至今。
3. 少女刘胡兰的情感经历并不空白。
刘胡兰订过两次婚,曾有一段真挚的爱情。新华社记者重访了曾与刘胡兰订婚的陈德邻,后者证实,两人解除婚约后,刘胡兰与解放军某团连长王本固日久生情。“后来两人订了婚,王本固还在刘胡兰家吃了饺子。”陈德邻说。“临刑前,刘胡兰还把男友送她的手帕交给后妈,并叮嘱她把东西还给王本固,让人家不要等她了。”
4. 刘胡兰死后,依旧救了继母一命
刘胡兰的后妈胡文秀在文革期间受到冲击,被认为是出卖刘胡兰的嫌疑人。后妈自辩时称:刘胡兰原名刘富兰,是她亲自将“富”字改为自己的姓氏“胡”的,她发自内心把胡兰当成自己的女儿。并因此躲过一劫。
关于这种解释的一个疑问是,后妈只改了刘胡兰的名字,而并没有改掉刘胡兰妹妹(刘爱兰)的名字。
5. 出卖刘胡兰的人,曾经是党农会成员
刘胡兰曾在运动过程中,批评了当地农会秘书石玺玉,原因系其包庇了地主段二寡妇。石因此被撤销职务、开除党籍,故怀恨在心。国民党阎锡山军队到后,石便出卖了刘胡兰。石玺玉1959 年7月12日被捕,1963年2月14日被枪毙。
6.阎锡山军队杀了刘胡兰,一名群众也被逼参与了。
刘胡兰被阎军和地主武装组织的“复仇自卫队”认出后拉到庙里审讯。行刑者除了“复仇队”的人,还有一名被还威胁拷打的群众,该名群众将谷草垫在刘胡兰的脖子下。
7. 中央最早发现刘胡兰事迹的人是张仲实
张仲实是著名马列著作翻译家。1947年初慰问前线时,他得知了刘胡兰的故事,调查后,他返回延安告知了任弼时此事。次日,又由任弼时报告给毛泽东。
8. 49天,她成为了解放区人们心中的英雄。
前文所提记者李洪森,于1947年2月5日发出报道,毛泽东于3月26日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中间只隔49天。
9. 地球上的烈士村,有“刘胡兰村”也有“思聪乡”
刘胡兰是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人,此地现已更名为刘胡兰村。并建有刘胡兰纪念馆。而我国以烈士命名的乡镇还有继光镇(四川省中江县)、少云镇(重庆市铜梁县)、雷锋镇(湖南省望城县)、思聪乡(湖南省茶陵县,纪念谭思聪烈士)。

本文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参考资料:
《党史博采(纪实)》 2009年03期,《以革命先烈和英模人物的英名命名的乡镇名称》作者: 卢庆洪、刘晓鸣,
《暗夜里的两颗流星——追记刘胡兰与高凤英》,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为英雄正名:亲历者讲述刘胡兰的真挚恋情》,新华网
《山西通志 政法志・ 审判篇》,山西省史志硏究院,中华书局,
《中共党史人物传》,作者胡华,陕西人民出版社
《任弼时》(中共汨罗县委员会编),作者甘征文,韩少功,湖南人民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