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阅读 健康

雨雪天来袭.给你一份抗寒宝典

雨雪天来袭.给你一份抗寒宝典

新浪健康综合

关注

摘要:据北京市气象局官方微博消息,北京地区19至22日持续四天雨雪天气。面对雨雪降温,除了穿上厚厚的衣服,我们还有什么有效的御寒方法呢?

   记者采访了中日友好医院呼吸内科主任林江涛,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营养科主任闫雅更,南京南华骨科医院院长王建军和北京军区总医院眼科准分子激光中心主任李耀宇,为大家整理了御寒宝典,记得收藏。

 抗寒丨严寒时节吃“咸”一点

北方人之所以耐寒,除了穿着严实,主要是饭量大,摄入的热量明显高于南方人。所以,应对突如其来的寒冷天气,最实在的办法就是增加饮食量,进行加餐,从以前的一日三餐逐渐增加到四至五餐。

加餐并不是指零食,而是指适当增加主食,肉、奶、粮食,这些食物都可提供充足能量供应。多餐的话,并不是指一定全是吃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也应当适当注意蔬菜和水果的补充。

早餐中,要注意将豆浆换成全脂牛奶,而晚餐中,要增加一定的肉类食品。

南方饮食主要以甜香为主,而北方人则口重,尤其东北人食盐量更大,长期吃盐会有很多不良影响,但是,偏咸的食物确实能带来温暖。在遇到严寒的时候,可以比平时吃得稍咸一点。

补充富含钙和铁的食物可提高机体的御寒能力。每100克海带中含钙高达1177毫克,含铁高达150毫克,所以冬天吃海带对儿童、妇女和老年人 均有重 要的保健作用。多补充富含钙的牛奶、豆制品、海带、紫菜、虾等,和含铁的食物动物血、蛋黄、猪肝、黄豆、芝麻、黑木耳和红枣等,可提高机体的御寒能力。

适当选择产热高和温热性的食物,对素体虚寒、阳气不足者尤其有益。如狗肉、羊肉、牛肉、鸡肉、虾仁、桂圆、红枣等。

在全身寒冷的时候,最先的表现就是胃寒拉肚子,姜汤能迅速提升身体的温度,更能让胃部感觉温暖,在熬姜汤的时候,要在里面放一些葱丝和红糖,迅速暖身的效果将更好,红糖可以补血,是冬天里的健康调味料。

抗摔丨给鞋子缠根“粗绳子”

在下雪时行走,或走在积雪时间较长的地上,最重要的是步幅要小且保持固定步调。切忌提重物,双手不要揣在兜里,因为双手来回摆动能起到平衡作用。走路要靠马路两边,防止被侧滑的车碰到或因着急躲车而滑倒。

雪天步行鞋子选择非常重要,高跟鞋与硬平底鞋要坚决拒绝。此外,不妨给鞋子加装“防滑链”。拿一条直径1厘米左右的粗绳子,在鞋子上面绕两圈以上,然后在脚腕处固定绑好,防滑效果非常不错。

另外,出去时最好穿一双平底防滑鞋,其中凹凸不平齿轮纹深的牛筋底的防滑鞋效果最好,因为牛筋底的弹性和韧性好,对地面吸附能力强,而且耐磨。

发生意外摔跤后要特别注意,行走突然摔倒,尽量别用手腕去支撑地面,因为这种摔倒姿势最容易造成手臂骨折。应尽量用双肘撑地,以减轻后背、后脑勺撞向 地面的冲击力。万一摔骨折了,不要乱揉乱动,可用围巾、书本等托住骨折部位,迅速去医院。如发现自己的髋部疼痛,就更不能乱动,不要起身,最好平躺着,请 求他人帮助去医院。

发生骨折时有几种感觉,可以借此初步判断自己的病情:一是受伤处活动方式突然改变,不能动了,或者一动就疼得钻心;二是听到骨骼之间摩擦的声音 或有骨 骼摩擦的感觉;三是发生严重肿胀和疼痛;四是摔伤处出现畸形。一旦出现上述病症,应立即到医院就诊,延误时间过长的话,很可能造成骨折处畸形无法复原。

抗感冒丨雪后一定要开窗通风

冬季是感冒的高发季节,气温持续走低,使得感冒人群与日俱增,各家医院都出现了感冒患者爆满的境况。雨雪天气气温低,人们习惯门窗紧闭,而这样 的环境 为感冒病毒传播创造了有利的环境。因为感冒病毒主要是通过空气传播,患病的人咳嗽或说话时,都有唾沫从口中喷到空气中来,其中就带有感冒病毒,在一个相对 封闭的空间里,病毒很快就会传入别人的呼吸道,传染感冒。

预防感冒,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雪后开窗通风,让雪后湿润、清新的空气进入室内,驱逐带有病毒的混浊空气,但此时一定要注意抗寒保暖。此外,南方很 多家庭 都没有集中供暖,使用空调的家庭应该将室内温度保持在16℃左右,不要太高,因为室内外温差大,频繁进出也容易引发感冒。

预防感冒,下雪天脚部的保暖很重要。踏雪后,最好用热水泡泡脚。在雨夹雪或积雪融化的天气,即使穿上保暖的鞋子,不久就会湿透,极易冻伤双脚。这时可以在袜子外套上塑料袋再穿鞋,保暖又隔热。

  • 冬季养生原则:养肾防寒

    女性到冬天经常手脚冰凉、痛经、胃寒胀痛、怕冷,该如何防护呢?

    查看详情
  • 冬天裸睡好处更多

    对女性而言,裸睡能减少妇科疾病的发生,还可起到美容的作用。但需注意,裸睡也有一定讲究。

    查看详情
  • 冬季少得病的10个健康忠告

    冬季天气寒冷,病毒肆虐,是心脑血管、呼吸系统、免疫系统疾病的高发期,该如何做好日常防护呢?

    查看详情

 抗冻丨每天温水泡手防冻疮

俗话说“风后暖,雪后寒”。雪后寒冷的天气也是冻疮形成的高峰期。患上冻疮的部位遇冷会疼痛,遇热又会瘙痒不止,严重的还会破溃,给日常生活和工作都会带来麻烦。

冻疮好发于手指、脚趾、耳朵、鼻尖等部位,主要是因为这些部位末梢血管血液供应量相对较少,而且裸露在外的几率高,保温能力较差。冻疮素有“一年生冻疮,年年都复发”的特征,所以今年暴雪年防冻尤其重要。

对付冻疮,除了戴手套、穿毛靴、戴耳罩等防寒保暖的办法外,北方民间早已创出了很多简单实用的小窍门。

最常见的是用温水泡手脚,取一盆15℃的水和一盆45℃的水,先把手脚浸泡在低温水中5分钟,然后再浸泡于高温水中,每天重复3次,可锻炼血管的收缩和扩张功能,减少冻疮的发生。

另外,还有一些小验方:萝卜法,将萝卜切厚片,煮熟趁热贴敷患处,凉后更换。连敷3~4天可愈。苹果法,苹果去皮绞碎熬膏,加入少许樟脑粉调匀涂患处,每日3次。辣椒法,辣椒面撒于伤湿止痛膏上,贴患处;或辣椒5个,放入白酒100克浸泡一夜,用此酒擦涂患处,日2~3次;或干辣椒25克,水煎,趁热洗患处15分钟,可消肿止痒。

(新浪健康综合健康时报、南方日报等报道)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