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阅读 教育

五道杠少年捐奖学金.父母负债

五道杠少年捐奖学金.父母负债

新浪教育

关注

摘要:湖北省水果湖高中树人教育基金日前收到一份特别爱心捐款。该校高三(13)班的学生黄艺博把自己获得的“武昌区政府奖学金”2万元,全部主动捐助给学校。一时之间,这位4年前备受关注的“五道杠少年”,再一次站在风口浪尖。

五道杠男孩风波 父母称应尊重个性

关注|参加公益活动 获2万元政府奖学金

黄艺博此次荣获的是首届“武昌区政府奖学金”风尚奖。根据评选规则,在热心助人、见义勇为、诚实守信、孝老爱亲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 力的学生方可入选该奖励。黄艺博是武昌区大中小学中获此“风尚奖”殊荣的6位学生之一。据悉,黄艺博自六七岁开始就积极参加公益慈善活动,曾是武汉市社区民政系统年龄最小的扶贫帮困、爱老助幼的志愿者和小义工。

决定|捐出全部奖学金 父母支持

黄艺博得知获得“武昌区政府奖学金”后,做出决定:把这笔奖金全部捐献给学校专项教育基金,以救济学校贫困生和来自农村的宏志生。“学校里有些同学家里条件不好,这些钱不多,但是想让更多需要帮助的水高学子感受到温暖。”黄艺博说。

日常生活中,黄艺博是一个节俭的孩子。他家住汉阳,高一、高二都在学校住读。每逢周末,他从水果湖出发要转两三趟公交车才能回家。如今,高三学习紧 张,父母在学校附近租了简单的房子陪读。父母都是工薪阶层,每个月还要偿还分期付款的房贷,但父母很支持黄艺博这一做法:“孩子的善良和爱心,我们要尊重。”

班上老师得知黄艺博要捐出奖金,纷纷点赞。“这个孩子性格开朗,也很有爱心,还是学校团委副书记,是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前日,学校在升旗仪式后举办了一个简单的捐赠仪式。

五道杠少年”|4年前也曾备受关注

2011年“五一”期间,因为一组“少先队武汉市总队长”的照片,黄艺博被推上网络舆论的风口浪尖。照片中,黄艺博的左臂佩戴着罕见的“五道杠”少先队标志,抬头挺胸、泰然而笑。

事件起初来源于黄艺博的个人博客。5月1日,一张黄艺博博客内的照片突然在网络上蹿红,照片上黄艺博所佩戴的“五道杠”令无数网友直呼自己“见识短”,而早先媒体有关黄艺博“两岁看新闻联播,七岁看人民日报”的报道更令网友感叹“不是一般人能做到”。

争议|网友质疑太成熟

网络蹿红的同时,黄艺博也被许多网友认为不符合其年龄,“官僚气重”。而“五道杠”、“总队长”也随之成为网友调侃黄艺博时所贴的标签。小小少年,戴着“五道杠”,想要“修身齐家、济世安邦”。黄艺博“与众不同”的成长方式,让很多网友认为不符合年龄,“官腔”、“假大空”的评论不期而至,令黄艺博和父母不知所措。

其中,一张黄艺博在少先队总队部阅读文件的半身照,浏览量达到3万。照片中,黄艺博戴着“五道杠”少先队牌,表情严肃,认真地审阅着手里的文件。围观的网友中,对黄艺博持肯定意见的人,赞扬黄艺博志向远大,然而多数人却表示难以接受“官样小大人”。有网友翻出黄艺博以前的新闻报道:两三岁开始看“新闻联播”,出版20万字的个人成长实录,每月两次照顾福利院老人……网友认为,自始至终就有家长或者第三者人为包装和炒作的痕迹。

  • “五道杠少年”网上走红 网友称其耍官腔

    长得有些“官相”,文字有些“官腔”……2011年,一组关于“少先队武汉市总队长”的图片在网上突然走红,主人公名叫黄艺博

    查看详情
  • 五道杠少年成长历程:父亲常打骂不让玩

    黄艺博有着灿烂的童年,充满正确、荣誉、赞扬和过于远大的理想。他被塑造为样本,成为武汉八十多万少先队员学习的对象。

    查看详情
  • “五道杠”少年:有点委屈但不恨任何人

    “十二三岁的我,与周总理小时候一样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理想。一些人误解我,是因为不了解我,这很正常。”——黄艺博

    查看详情
  • 全国少工委叫停“五道杠”

    全国少工委称,下发该通知是为进一步规范少先队基层组织设置和少先队标志,以做到严肃、统一。

    查看详情

成长历程|“我不是坏孩子”

黄艺博的家是个典型的双职工家庭,有成摞的书籍和两辆自行车。虽然环境一般,但他们有个让人骄傲的儿子。“人人都羡慕。”每一个邻居都这么评价。

黄艺博的身份还有很多。在少先队,除了广为人知的武汉市副总队长外,他还身兼区、校两级大队委;在班级,他是班长;在媒体,他是少儿作家,已经公开 发表了一百多篇文章;在社会上,他是环卫志愿者和慈善儿童,常到公共场所捡垃圾和看望老人;乃至在体育方面,他也是一个游泳和跆拳道的好手。

他的充沛精力和广泛涉猎获得回报。小学6年,黄艺博获得了从中国少年最高荣誉“全国五星雏鹰奖章”到班级“三好学生”等几乎所有少儿领域的荣誉 和称号,实现“大满贯”。他关心历史和政治,担忧民族命运和人类战争。他早熟得让所有与之接触的人感到惊奇。“他生来就是这样的天性。”黄宏章说,“我们只是顺其自然。”

(新浪教育综合长江日报、长江商报、新闻晨报等报道)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