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案:学校见家暴不报警将追责

新浪教育
摘要|惩戒家暴今后可能将更加有法可循。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上,国务院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草案)》(以下称“反家暴法草案”)提交审议。草案提出,反家庭暴力工作遵循预防为主、教育与惩处相结合的原则;此外,还明确了家庭暴力的处置、人身保护令制度以及法律责任。

定义|仅适用于家庭成员间的身体侵害
对家庭暴力的定义,是这部法律最基本也是最引人关注的问题。草案规定:本法所称家庭暴力,是指以殴打、捆绑、残害、强行限制人身自由等方式,对家庭成员实施的侵害行为。
焦点|人身保护令制度
焦点1 受害人及近亲属可报案
反家暴法草案第十三条规定,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可以向加害人或者受害人所在单位、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妇女联合会等单位投诉、反映或者求助。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也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
焦点2 告诫书可做法院审理证据
新出台的反家暴法草案中规定,家庭暴力情节较轻,依法不给予治安管理处罚的,由公安机关对加害人给予批评教育或者出具告诫书。告诫书内容包括加害人的身份信息、家庭暴力的事实陈述、禁止加害人实施家庭暴力等内容。告诫书可以部分解决以前家庭暴力举证难的问题。
焦点3 受害人可申请人身保护令
总结地方经验,反家暴法草案建立了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保护令可以包括:禁止被申请人实施家庭暴力;禁止被申请人骚扰、跟踪申请人;责令被申请人迁出申请人住所;保护申请人人身安全的其他措施。人身安全保护令自作出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不超过6个月。
追责|中小学、幼儿园、医疗机构负有强制报告义务
受传统观念、自身情况所限,很多家暴受害人不得不选择沉默,默默忍受伤害。反家暴立法试图打破这种“沉默”,以更好地保护家暴受害人,尤其是未成年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
草案第十四条规定,中小学、幼儿园、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发现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遭受或者疑似遭受家庭暴力的,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如果中小学、幼儿园、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未依照第十四条规定向公安机关报案,造成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家暴|虐童事件频发
南京虐童案养母涉嫌故意伤害罪被公诉
今年4月,一组南京高新区男童被养母暴打的照片在网上疯传。照片显示一名男童背部、手臂、腿上布满伤痕,像是被鞭子抽过,脚也高高肿起。随后,南京警方介入调查,并以涉嫌故意伤害对男童养母李征琴采取刑事拘留措施。
12岁女孩难忍家暴离家出走:喝河水睡牛圈
因不堪家庭暴力和繁重劳动,12岁女孩安安选择了离家出走。据安安介绍,她在路上走了3天,途中饿了就拔地里的红薯,渴了就喝河里的水,天黑就躲在别人家的牛圈草垛里睡觉。
广东6岁男童遭19岁“后妈”毒打遍体鳞伤
2015年7月7日,广东佛山,6岁的小进躺在病床上,脸部浮肿,两眼周围淤黑,身上也伤痕累累,是谁竟下如此毒手,把6岁小孩打成这样?19岁“妈”自称,因遭家暴才用水管敲打“儿子”出气,虐待致伤。
……
他山之石|国外反家庭暴力立法一览
美国:反家庭暴力渠道畅通
“法律诊所”助贫困受虐妇女一臂之力。在美国的一些公立院校和私立院校的法学院,一般都设有“法律诊所”。诊所一般都自主管理,无须到政府注册,不受政府干涉,免费代理贫困妇女儿童受暴力侵害的法庭上诉,以让受害者获得公正和安全。Jone.Meier教授介绍说:美国妇女面对家庭暴力有一把“尚方宝剑”,即“民事保护令”。这种“保护令”的申请很简单,受虐妇女难以忍受丈夫的家庭暴力,自己可以到法院申请保护,法院会获准 该妇女受有限保护。
英国:打老婆者“载入史册”
据英国媒体报道,英国政府管理家庭暴力有奇招。设立“家庭暴力注册薄”,将虐待妻子的人统统记录在案,以便警方和他们日后的新欢核实其过去的劣迹。这是英国政府推出的旨在帮助警方掌握家庭暴力犯罪情况,帮助新结识的伴侣认清对方的一项新举措。
挪威:法律、政府、公众齐参与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到2010年底,刑事诉讼法和刑法等各方面的法律改革陆续开展。确立了无条件司法干预原则。即便受暴妇女撤销了先前的指控,警察和公诉机关在没有被害人同意的情况下,也可以向施暴者提起诉讼。最大化地保护受害者。1944年的刑事诉讼法的修正案规定:允许被害人接触案件相关资料,知晓案件更多信息。
男童遭继母家暴遍体鳞伤
加拿大:戒备森严的避难所,为妇女提供救助
加拿大的许多省份,都颁布了“反家庭暴力法”和“紧急状况下保护令”,如果妇女受到暴力威胁,随时可以打电话向警察求救,在没有当事人允许的情况下,警察可以破门而入并把丈夫带走,限定一段时间内不许回家,以免其继续虐待妻子,直到警方认为解除暴力威胁为止。
为了防止在家庭暴力环境中长大的少年儿童对暴力行为的模仿,各社区的学校安排有关课程,使孩子们意识到这种行为是错误的。
新西兰
新西兰1995家庭暴力法案第3条对家庭暴力的含义作出了一个包括身体、性和心理伤害的宽泛解释。1995家庭暴力法案第4条对“家庭关系”的新解释涵盖了伴侣、家庭成员、日常共居一室的人及关系密切的人。根据该法,同性恋伙伴是该法第2条解释的合法缔结婚姻关系的“伴侣”和“任何按照婚姻的本质关系共同生活的人(无论是同性还是异性、无论现在或过去能否合法地缔结婚姻关系)”。
(新浪教育综合中国政府网、人民日报、京华时报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