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鸿祎炮轰的余佳文到底是谁

新浪教育
摘要|当互联网+概念兴起、资本市场风起云涌,90后创始人频出……“余佳文”这个名字一夕之间从霸道总裁到落水狗,引得投资人周鸿祎不惜在电视节目中开撕到底所为何事?
做得到也不去做|周鸿祎发飙怒斥虚伪
1990年出生的余佳文,毕业于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是“超级课程表”、广州超级周末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90后创业者。2014年余佳文曾放言“明年要拿出一个亿来分给员工”一度引起轰动。
在最近一期的《开讲啦》中,余佳文对于将拿出1个亿来分给员工一事表态:“我打算在认怂会承认我做不到,我就算做得到,我也不会去做。我认怂怎么了。”余佳文在说这些话时显得神情非常得意。
坐在一旁的周鸿祎显然被激怒:“你这种做法是非常错误的。” “这种失信其实是很大的一件事情。”
而对于周鸿祎的愤怒,余佳文的态度让所有的看客大吃一惊:“年轻人的企业就是玩出来的,不必过于认真。”“我们是一帮玩出来的年轻人,员工是玩的,你老板不玩?”并且建议周鸿祎去全国90后的公司实习一周。
而实际上,我们从“超级课程表”的投资人名单中看到,周鸿祎的名字赫然在列:

周鸿祎也提到:余佳文上次讲要拿出一个亿的利润分给员工时,自己就给他发短信,让余佳文快速承认错误,否则媒体和公众会给余佳文算账,另外,面对员工要说到做到。
“超级课程表”|余佳文:初生牛犊不怕虎
随着移动互联+教育的元素在中国创业圈爆火。智能手机的使用开始颠覆网友使用习惯,2011年底一款名为“超级课程表”的APP出现,2012年8月,余佳文拿到了天使投资的第一笔风投。
那个时候,刚是在线教育、移动互联这些概念正要走红的。“超级课程表”主打是课表交友新方式,勾搭同班同学;快速了解大学新鲜资讯,让学生充分享受大学生活。和“移动、社区、教育”都能完美结合,而且以校园这样庞大的族群为基础,在投资界,不红见鬼。
随后,余佳文这个名字开始为人所知。
他说:如果上大学只是像进了工厂流水线,被打上一个“XX大学制造”的烙印,为什么还要上?
而真正把他推上风口浪尖的,是2014年11月,他在CCTV1《青年中国说》中演讲提到:超级课程表的盈利能力一直比较好,明年要拿出一个亿利润分给员工。而在刚刚过去的8月,他拿到了阿里巴巴领投数千万美元的B轮投资。
“老师、校长、投资人,都被我骂过一遍!我公司全是90后,员工薪水自己开,我鼓励员工之间吵架,吵不了就打,住院了我出钱。明年我会拿出一个亿的利润分给员工!”
运营月入5.5K|超级课程表吹了全世界的牛?
余佳文爆火和惹众怒都和钱有关系:一个是拿了阿里千万美元融资,另一个是明年要拿一个亿出来分给员工。但是无论如何,我们也需要关注一个数据,余佳文的超级课程表是如何盈利的?
教育类APP也好,社交类APP也好,纵观这几年真正能够实现盈利的少之又少。搜索关于余佳文、超级课程表的所有采访、访谈、对话等,每当被询问到“商业模式”“盈利情况”之类的问题,都没有正面回答过这个问:“怎么赚钱关你鸟事”这样的敷衍倒是多见,倒也印证了他90后创业就是玩的态度。
不管是余佳文没有准备好这个问题还是说商业机密。但是天下之大牛人辈出,总有人替他考虑,知乎用户中就有BAT的同事解答说:“从阿里战略角度考虑,别把阿里巴巴的投资团队当成傻子,他们拥有评估一个团队、一个产品的整套科学体系。投资超级课程表,看中学生社交市场,将来和阿里巴巴的电商打通,会是怎样的情况?”
而阿里战略可能没有想到的是,有些数据是可以作假,有些人并不像说的那么坚持。
1、有自称内部员工爆料:最高的一个月,超表的运营收入是5.5k(公司收入,不是个人收入);
2、众所周知,数据可以刷出来,活跃度亦可以。“闲得无聊”的网友为了测试数据,在不同的时间发帖发现浏览数出现了惊人的相似。
3、余佳文多次在朋友圈里表达的态度,赶紧卖掉公司套现(不过到现在没有看到截图。)
吹牛是“潜规则”|余佳文的话能信多少?
从专业人士来看,余佳文在视频中一些关于企业运营数据的描述争议很大,比如用户数突破1000万,比如获得阿里巴巴几千万美元投资……而对于他的吹牛,新浪专栏作者、互联网观察者和新媒体营销实践者李东楼说,其实这就是互联网行业的“潜规则”。(以下内容摘自李东楼的专栏)
1、有关融资金额
关于融资金额的虚报或放大,这个其实是行业的潜规则。这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因素决定的,一方面关于投资这个事情是比较敏感的,一般情况下,初创企业是不公布具体的投资数字和投资方所占比例是因为很容易被算出公司整体的估值。
实际上,因为只能听企业的一面之词,大部分媒体报道的企业融资金额是具有掺水分的。
另一方面,投资方为什么默认企业随便说融资金额?其实这也是投资方和被投资方的默契所致。投资方巴不得吹的再多些,这样说不定可以引来更多的接盘侠呢。凡此种种,事实上,所谓的融资金额也不过是公关手法。
2、有关用户数量
所谓的媒体报道的用户数一般也是仅供参考而已。
大部分媒体记者,对于产品的运营数据其实是不太了解,比如什么下载用户数,安装用户数,激活用户数等,因此企业就会跟媒体玩起猜谜游戏。
下载用户超过1亿元,这个不代表真实用户达到1亿,而实际上下载根本不等于安装,更加不等于活跃,具体到真实的用户数,可能之间的差别会差个几十倍都不止。
用户数字为什么不可能百分之百的真实?这个其实涉及到商业竞争。一家号称业界第一的公司,在对外宣传时,是不可能用户数低于其他竞争对手的。有很多时候,可能一个企业对外宣传的用户数取决于其竞争对手的用户数多少,反正就对比竞争对手报,他们多我也多。
而且,市场上还有很多出数据报告的公司,这些数据大多也经过包装或“公关”,虽然在大的方面数据报告公司不会违背常识,但是在竞争不分上下的时候,根据企业的公关诉求来做些变动就很显然了。这好像也是业界的潜规则这一。
那么综上所述,我们再看看,余佳文所获得的融资金额和超级课程表的用户量,应该就能有些大约的认识了。
90后创业靠谱吗|谁是幕后推手?
既然是数字都是一些“潜规则”,那么我们应该考虑的是谁是90后创业家的幕后推手?这些推手喜欢什么标签?
从表面来看,第一推手当然是媒体。媒体需要热点话题。
第二推手是自己,因为90后的公司需要钱。
第三是投资方,需要被投资公司市值更高,包装的好才能卖个好价钱,才好找到接盘侠。
而实际上我们认真分析,第一推手是媒体吗?并非,现在越来越多的90后深谙其道,开始了自我包装和自我营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是第一得益人。而且他们也深知:
媒体和投资人爱的都是“故事”和“标签”。90后创业者频频出镜,最核心的是两个原因,一个是移动互联网创业的火热,另一个是90后的标签。
90后语出惊人,90后曾被妖魔化,90后敢想敢做。所以媒体就有了爆点,他就容易频繁出镜获得更高的曝光率。这点在余佳文身上表现的淋漓尽致。
而投资人更爱故事,余佳文及超级课程表团队曾经获得过投资,这个应该是客观事实。但是,精明的投资人为何会看中余佳文及团队呢。
事实上,一个故事的精彩程度决定了风险投资者会否投资。只有团队和产品有故事性,风险投资者就敢投,特别是在天使轮或A轮阶段。故事好投资者的后顾之忧就少一点,一定投资者投资了这个团队,投资者甚至会帮助创始人及其团队将故事将的更好一点,以便吸引来B轮、C轮。这样也好方便退出。
那么看一眼余佳文的故事吧:
高二赚第一桶金100万,经历破产患癌,获马云千万美金风投。他说“我从来不称呼自己90后,我说我是个年轻人,年轻的头脑一直会流行,但90后一定会过去”。
爆红和被骂|超级课程表到底是个啥?
网络爆红的90后霸道总裁余佳文在知乎这样“知识分子”聚集地被“黑”得体无完肤。
学霸及工程师们对超级课程表这款教育类APP的评价是:
说实话这个APP本身实用性并不是太大,一个calendar就能搞定的事,没必要还特意去下APP,现在它开发的其他功能开始走学生社交路线 ,但基本都是噱头大过实际作用。
也有用过的网友吐槽:超级课程婊,都快成月抛app了。有做大的想法是好的,但真不看好社交方面的拓展。在使用人群主体为学生的情况下,和学校贴吧相比功能重合度太大,有效信息又不如贴吧或一些学校公众号实用,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支持的说创意还是很不错的,可以接入学校教务系统一键生成课程表,还可以看想蹭的课。可惜后来跑偏了……
有专业的产品经理也说了一些实话:
“我们的思维比余佳文专业,比余佳文超前。我是专业的产品经理,做过亿级别用户的产品。我们能一眼看到如何基于课程表打通学生社交关系链,我们能想到成熟的盈利方案。我们体验过他们的应用,交互设计不规范、用户体验不佳,还有大量的BUG、注册失败等严重问题,我心里在想,这破应用也敢上线,我们比它做得好,都还在反复测试。而最后成功的是他们,而不是我们这个所谓的知名互联网公司的专业团队,为什么?”
小编写到这里,我特别想问一句,你用过这个吗?
新浪教育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