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阅读 教育

寒门学子泪:努力就能上清华?

寒门学子泪:努力就能上清华?

新浪教育

关注

这是不久前知乎网站上的一个提问。对此,张小林的回答是:并不是努力就能上清华北大。短期来看有运气的影响因素,长期来看有家庭环境的影响。

她解释说:“一个人的家庭环境会对他/她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决定你来到清华北大的不仅是自己的努力,还有你的家庭环境,包括你父母的教育理念,愿意及能够为教育付出的时间、金钱,你的眼界和视野,你能接触到的一些资源的机会。”

张小林发在知乎提问下的回答帖被广泛转发。在围绕“努力能否上清北”的讨论中,“家庭环境对于个人发展的重要影响”再次引起网友对“寒门难出贵 子”现象的关注。有人称这是“贵子”的优越,也有人称这是“寒门式努力”的无奈。不少网友发问:光靠个人努力,“穷孩子”还能挤进名校吗?

 你能来到清华,不仅仅是因为你努力

清华大学里家境中等和偏上的学生更多,并且这一现象多年来一直持续。

张小林是清华大学社科学院的大一学生,她的观点来自其老师晋军博士多年来的一项调查研究。

在晋军所教授的《社会学概论》课上,每年都会对入学新生进行一次问卷调查,问题包括“你父母的职业”、“你上大学以前到过最远的地方是哪里”、“最喜欢的电影”,等等。

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的统计,晋军发现,相比全国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构成,清华学生里,社会经济地位高的家庭占比更高,社会经济地位低的家庭占比较低,呈现“倒金字塔型”。

有意思的是,关于学生“入学前活动半径”的统计数据发现,在清华大学社科学院14级学生里,入学之前曾经到过境外的学生占比43.9%,没有出过省的学生为○。相比之下,西部一所211大学的数据则是,到过境外的学生只有2.3%,没有出过省的学生有22.7%。

这一项数据统计结果“非常稳定”:在清华大学社科学院和经管学院,13级和14级学生到过境外的比例都在40%左右,过去的调查结果也是类似的数据。

“询问入学前活动半径,其实是在调查家庭经济状况,直接询问学生家庭收入并不是一个很好的调查方式。”张小林认为,是否出国出省和家庭经济状况有很大的相关性。

因此,这项问卷调查得到的结果是:相对于全国而言,清华大学里家境中等和偏上的学生更多,并且这一现象多年来一直持续。

  • 贫困生努力就能上清华北大?

    家庭决定了你能得到的资源,决定了学习环境,决定了学校,也决定了你的眼界和见识。能来到清华不仅是努力,更是因为有了这些……

    查看详情

“寒门子弟”进了名校能得到什么

在清华大学社科学院大二学生张嫚看来,不同家庭环境的学生在大学里的表现是有差别的。“他们不能无忧无虑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兼职、考虑现实性的东西。”

在北大读研究生时,一个班级20多个人,但真正的“寒门学子”只有付林一个。

与同学的交往中,付林感到差距最大的是自己的阅历——没去过几个城市、没旅游过、没有唱过KTV、没有去过健身房、也不知道红酒还能分很多种类……“当别人聊天的时候,我只能听,无法参与其中”。

对此,“心态还算积极”的付林也曾试图多看书、多与朋友交流、多参加他们的活动。可他发现,有些阅历需要资金支持。比如,他的意识里,最贵的相机也就几千元,但一次郊游中,他看到一个玩单反的朋友带了好几个镜头,“听说每个镜头都几万元的时候,我惊呆了”。

正如付林的感受,进入清华后的李力为了弥补与王达之间的差距,报名参加了好几个社团的招新面试,可结果却很不理想:想加入艺术团,却没有音乐或 乐器特长;想加入学生会外联部,却在面试中因表达不好被刷掉;想加入文学社,却发现自己并未看过几本文学名著,面试时连问题都很陌生……

最无奈的是,最终他发现,自己根本没有时间参加社团活动——除了学习时间,他的课余时间几乎全花在勤工助学岗位上,“不要说赶超别人,就连弥补都很难”。

“他们不能无忧无虑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兼职、考虑现实性的东西。”在清华大学社科学院大二学生张嫚看来,不同家庭环境的学生在大学里的表现是有差别的。

  • 寒门学子上名校后自卑难适应

    我很清楚受“贫困专项计划”照顾的自己与同学的差距,即便自己在课后补习,要跟上课程还是吃力。尤其是英语,一开口就容易被笑话

    查看详情

       寒门学子流泪揭秘清华生活:自卑压力大

“你知道农村孩子最大的缺点是什么吗?”接受采访时,这个身高一米八、皮肤黝黑的男生突然问道。

“是自卑。”他自问自答。说完这几个字,杨弘毅低下头沉默了一会儿,再抬起头时,满脸泪水。 

3年前,18岁的杨弘毅读高二。那年的国庆节,他的母校——某国家级贫困县的唯一一所高中,选拔了30名成绩优秀的贫困生到北京,游清华、爬长城,杨弘毅是其中之一。

第一次来北京,杨弘毅感觉挺兴奋,但对于考清华大学这件事,他那时“连想都不敢想”。

“在我之前,我们高中十年没出过上清华的学生了。”杨弘毅坐在清华大学最大食堂的一个角落里,局促而迅速地吃着午饭,“我一会儿还有课,暑假小学期的专业课,很难”。

1992年,杨弘毅出生在黄土高原一个只有30户人家的小村庄,父母都是农民,家里3个男孩,杨弘毅最小。一年一季种在20亩梯田上的玉米,是家庭收入最主要的来源。杨弘毅的母亲小学二年级就辍学在家,父亲念到初中毕业就没再继续念下去。

他印象深刻的,是在清华上的第一节专业课,紧张而不知所措。

“一上课,没听懂,心里很紧张,感觉周围人好像都能跟上。”课下,他按老师的讲义恶补,仍然收效不大。此后,就跟“条件反射一般”,他一上课就紧张,越紧张,越听不懂。

除了课堂上的自我施压,与同学的比较也让这个昔日的好学生“压力山大”。

谈到和其他人的学习差距,杨弘毅停下手中的筷子,眉头紧锁:“我真觉得自己悟性不够,智商低。我课后做四五个小时都做不出来的题目,很多人课上就做完了。”

学习的压力影响到了他的身体健康。最严重的时候,他去了校医院,拿回来一张“强迫症”的诊断书,“断断续续吃了两个月的药”。

  • 寒门学子流泪揭清华生活.图

    “在我之前,我们高中十年没出过上清华的学生了。”杨弘毅坐在s食堂里,局促而迅速地吃着午饭,“暑假小学期的专业课,很难”。

    查看详情

1月26日下午,@人民日报 在微博发布【努力就可以上清华吗?】学校层级越高,寒门学子比例越小。清华大学教师晋军称,你的家庭背景决定你能接触到资源的多少,决定了你的学习环境,决定了你上的小学、初中、高中,也决定了你的眼界和见识。你能来清华,不仅仅是因为你努力,更是因为你有了上述这些东西。你赞同吗?  

此微博一出激起千成浪,一个小时内收到了数千网友的声音,有吐槽也有支持,更多人是对现状的无奈。

网友声音

安之郑:资源不同,确实很难达到一样的层次。但这世界本没有所谓公平。如果努力做不到,那就比努力更加努力,比更加努力更加更加努力。

那时花开8704:寒门子弟除了缺一个有钱有势的“爹”,其他什么都不缺,甚至除物质外,其他诸如善良诚恳、吃苦耐劳等其他精神方面的,远远超过他们!

赛兰Sailan: 第一代要出人头地注定要付出太多,也没什么好抱怨的,我也属于那多数人的一部分,面对的抉择也会多得多,也注定你坎坷的路程,能力也会弱很多。呼声的高强 度反映的是大多数人的呐喊,这也是社会现实。但是,我也认为弱肉强食、适者生存于此不算过时,一心愤怒不公平,那你本该注重的是什么?利?欲?

活泼兔宝Ang:教育的作用的什么?是教人用知识回报家庭、社会、国家。社会是不能靠“家庭背景”而进步的,国家是不能靠“家庭背景”而发展的。我不否定家庭背景决定孩子所接触到资源的多少,但是,如果在公平、公正的前提下这些或多或少的资源也只是资源而已,并不能左右什么。

那么问题来了,你觉得努力能上清华吗?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