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碰瓷更吓人:更要命的鬼探头
新浪汽车
摘要|之前,我们谈到了可怕的碰瓷事故,然而比碰瓷更吓人更要命的是“鬼探头”。因为,碰瓷至少有一方是有备而来的,因而真正发生人身事故的可能性相对较低。而“鬼探头”则一般是在双方都没有防备的情况下突然发生,如果撞上,基本上是非死即重伤,因而更加的恐怖。
名词解释|什么是“鬼探头”
所谓“鬼探头”,当然不是指鬼魂出没造成的灵异交通事故,其专指对道路法规安全意识单薄的非机动车突然横穿马路造成驾驶员反应不及导致的交通意外。
例如,在A车超越B车时,从B车车头前或逆向车辆的车尾处突然跑出行人或车辆的场景。遇上一次“鬼探头”就足以让驾驶者被吓的半死,若是撞上基本上是非死即重伤,而且此类事故一旦达成所有发生条件后,是无法避免的。
据交警部门介绍,近年来,全国各地发生多起因“鬼探头”造成的交通事故,并引起广泛关注。
视频:机敏小孩躲过“鬼探头” 让人虚惊一场
《晚间新闻报道》 闯红灯过马路 男子鬼探头被撞飞
观察|公交车站是“鬼探头”高发地
记者在梧州市内走访,发现“鬼探头”的现象主要集中在公交车站附近。例如位于新兴二路的新闻路口公交车站,记者在短短十分钟内就看到有五名行人强行从车流中横穿马路。据观察,这些行人基本上都是到站下车的乘客,因为个别线路的公交车乘客较多,上下客的时间较长,所以,这些心急的市民就会绕到公交车的车头前方,然后穿过马路。
然而,就在这些市民穿过马路时,与公交车同向行驶的其他车辆由于存在视觉盲区,通常不会提前减速,因此当看到前方突然有行人出现后,驾驶者只能急踩刹车,一旦反应不及就很会引发交通事故。
一些曾经遇过“鬼探头”现象的驾驶者对此都心有余悸。“特别是一些体型较大的车辆停在路边时,使得同向其他正常行驶的车辆根本看不见车头处站立的行人,而行人也无法观察周围的路况,只要这两方之中有一方稍微不注意,后果就不堪设想了。”一名车主表示。
责任|驾驶者或是行人都应警惕“鬼探头”现象
对于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及行人出现交通事故后相责任分配,《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二)是这样规定的:
1、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没有过错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赔偿责任;
2、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有过错的,根据过错程度适当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
3、机动车一方没有过错的,承担不超过百分之十的赔偿责任。
因此,交警部门提醒,在道路上出行的驾驶者或是行人,都应警惕“鬼探头”现象。
提醒|“鬼探头”并非不可避免
1
很多时候,“鬼探头”的发生并不能一味的怪自己倒霉,因为从主观角度讲,这一切都是可以避免发生的。
一、作为行人:
行人更要注意自身的安全。行人通过路口时注意观察车辆;切忌侥幸心理,不要抢行;不在车流中穿行,不跨越护栏。
二、作为车辆:
1、减速慢行:控制速度是从驾校学车时便已被关注的基础安全观念,针对“鬼探头”现象也是如此。在容易发生事故的状况和地段上,减慢速度一定要的,这样做可以给予自己充足的反应时间和制动空间。
2、礼让行人:相对非机动车和行人而言,机动车不论是从自身强度还是气势都处于优势地位。在前者们并没有完全遵守交通法规的情况下,你也没有惩罚它们的权利。
3、备刹车:面对“鬼探头”这样迅速且凶猛的意外状况,任凭你驾驶技术再高也无法与反应速度(人类最快反应时间大概在0.6-0.7秒左右)抗衡,此刻“备刹车”可以帮你在危急时刻给非机动车一方保留一丝生的希望,当然这都是在低车速的前提之下。
4、“鬼探头”高发地要特别警惕
公交车站是发生“鬼探头”事故的高发地点,下车的乘客会就近过马路,如果出现在车头处,公交车便成为了暂时固定的巨大遮挡物。公交车非常大的体积完全遮挡住了在内侧行驶车辆的视线,可谓是危机四伏。高峰期公交车重叠出入站的状况时有发生,车辆之间就已经很容易出现“鬼探头”的状况。应对办法是勤用灯光和喇叭提示彼此,同时也警示在马路上的人们注意必然。
新浪汽车综合122交通网、地方都市报等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