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阅读

七问玉林狗肉节

七问玉林狗肉节

新浪新闻客户端

关注
摘要: 在“吃狗传统”、“爱狗人士”、“狗肉经营者”与“市政府”的多方裹挟下,“玉林狗肉节”在今年夏天,几乎成为了仅次于世界杯的第二个热词。随着夏至的临近,这座似乎已被遗忘的四线城市,正在“爱与恨”的对峙中,无奈地忙碌着。

七问玉林狗肉节:爱狗人士能否改变“狗肉节”?

在“吃狗传统”、“爱狗人士”、“狗肉经营者”与“市政府”的多方裹挟下,“玉林狗肉节”在今年夏天,几乎成为了仅次于世界杯的第二个热词。随着夏至的临近,这座似乎已被遗忘的四线城市,正在“爱与恨”的对峙中,无奈地忙碌着。

一问:今年“狗肉节”与以往有何不同?

与往年相比,今年的玉林“狗肉节”一直在“被低调”。

6月18日,下午5点,距离“狗肉节”还有3天,昔日最为热闹的滨江路几家大排档门前,驶来了2辆城管执法车,3名城管依次告诉几家狗肉饭馆,今天不能露天摆设桌椅。

据知情人士透露,早在5月初,当地政府就下发相关通知,“公务员及其家属都不能去大排档吃狗肉”。到6月初,玉林城区的多家餐馆将招牌中的“狗”字遮挡或撤换招牌。在垌口市场,所有卖狗肉的商铺一律被禁止当街屠宰生狗,只能将处理加工过的狗肉摆在摊前。

一名肉铺老板表示,今年的生意并不好做。虽然每斤18元的价格,比往年上调2—5元,但因为媒体的曝光和部分爱狗人士的抵制,让他对于今年的“狗肉节”并不寄予希望。“现在一天只卖出2—5条,去年还能卖10条”。

  • 国外网友热议玉林狗肉节:传统还是残忍?

    有人认为吃狗跟吃其它动物一样,有人觉得吃狗肉不人道……在文化传承与动物保护之间,孰是孰非?

    查看详情
  • 当地人称越骂越要过狗肉节

    一位市民在网络上告诉记者:“我本来不吃狗肉的,他们那样骂我们玉林人,我今年偏要去过狗肉节。”

    查看详情

二问:吃狗肉是如何成为玉林“节日”的?

据《法制晚报》报道,在玉林,把荔枝和狗肉一起吃是在1983年左右。当时福绵、玉州都是乡村。每到夏季稻谷收获的季节,因为抢收而疲惫的村民,便会“宰点狗肉,把生产队剩下的荔枝,就着酒吃。”

玉林的雨季很长,潮湿、闷热,当地人认为吃狗肉不仅可以大补,还可以驱寒去湿。对经济并不富裕的玉林人来说,当时狗肉是奢侈品。到了上世纪80年代末,玉林的小商品经济迅猛发展。玉林街头开始出现大排档。腰包鼓起来的商人们,将狗肉视为“滋补品”,“万元户就请他们的工人去外面的大排档吃狗肉。”

此外,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的调查表明,“玉林狗肉节”的确已经成为当地特色。该调查表示,在对玉林周边的桂林和南宁,两座城市调查后发现,玉林市的狗肉馆数量、规模以及狗肉的消费人数是远远超过其他两个城市。“因此我们认为,玉林狗肉节并不是广西民俗的一般体现,而是地方性商业活动与宣传的结果。”

三问:政府在“狗肉节”中扮演什么角色?

今年,玉林当地政府正在努力地“去狗肉”化。

6月6日,广西玉林市政府发布声明,称“狗肉节”只是个别商家和民间的一种说法,玉林市各级政府和民间组织都没有举办过任何形式的所谓“夏至荔枝狗肉节”活动。在电话中,玉林市委宣传部甚至表示:“狗肉节从来就没有过,怎么取消啊?”

根据一位与政府部门相熟但不愿透露姓名的商人介绍,“狗肉节”其实是一种政府搭台的行为,“主要是为了招商引资,突出城市特色,扩大城市的影响力。”

救狗者赴玉林抢买活狗

四问:夏至一天吃1万条狗是否属实?

“夏至狗,无路走。”往年6月21日,夏至日的广西玉林,“杀气腾腾”。2013年新华社在一篇报道中指出,每年这一天,玉林要吃掉上万条狗。

然而,当地政府对于这个数字并不认可。新华社今日凌晨刊发的稿件称,据玉林市重大动物疫病防治指挥部办公室消息,玉林全市狗肉平常日消费量200多头,夏至期间日均消费大约2000头。这与“日宰活狗上万条”的传言相去甚远。

五问:被吃掉的狗肉有多少是宠物狗?

王先生说他自己从不吃宠物狗。“实话实说,肉狗最好的是1岁左右的土狗,宠物狗一般都是4—5岁大,纤维很粗,其实特别不好吃。”

据王先生介绍,在圈子里,大家把狗肉分为几等。“首先年龄不能太老,1岁出头最好,其次体重要在17、8斤左右,太小了容易焦,太大了,纤维容易粗,口感都不好。公狗比母狗好吃。”

在家住玉林市大兴村的赵小姐看来,市面上很多所谓的“肉狗”都是宠物狗,“它们被杀死后再经过烤,基本上就分辨不出来。”

赵小姐曾在屠宰场里买下过2只宠物狗,“都是按斤卖的,18元一斤。”她还表示,在夏至前后,自己曾多次在运狗的卡车上发现带着项圈的宠物狗。

玉林办狗肉节遭到众人唾骂

六问:狗肉“没经任何检疫”是否属实?

对于玉林“狗肉节”,网上还有一种质疑,狗大多是“偷盗病死毒死”的,肉“没经任何检疫”。玉林市政府在6月6日的声明中表示。正在“依照《食品安全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开展肉品安全专项整治”。

即便是开过排挡的王先生,也说不清楚这些肉狗到底从哪里来,“我一般就是靠市场的那些摊贩送货,从来也没去过狗肉养殖场,也没听说过哪里有。”

在垌口市场,狗肉经营商户基本无法出示合格的检疫证明,大多数商户只能提供的是一份统一的《动物检疫合格证明》的复印件,也就是几百只狗共同拥有一个检疫证明。

七问:爱狗人士能否改变“狗肉节”?

6月18日凌晨5点,8名自称“食品监督员”的民间动物保护团体,来到玉林一屠宰点,并在报警后,试图以对方没有检疫证为由,希望警方能取缔该窝点。由于现场并未发现生狗,行动并没有取得效果。

几个小时候,一行人又来到垌口市场,在一名浙江僧人的带领下,绕场一周,为已被屠杀处理过的狗,进行了超度。

在大多数玉林人眼中,类似的行为“滑稽又可笑”。“去年还有一个傻X在这里下跪,他们连自己的父母都未必跪过,却跑到这里来犯傻。”市场里一位围观超度的市民说。

事实上,随着舆论压力的加大和媒体的大规模曝光,如今的“狗肉节”反倒呈现出一派“逆增长”。

赵小姐也对取消“狗肉节”不再报以任何希望。在两年的“宠物寄养”经营中,她发现玉林不少养狗的人在这天也吃狗肉,“原本他们是不吃的。由于现在炒得很厉害,大家要划清界限。很多当地人为了表明立场,也就加入到‘狗肉节’当中。”

所以,每年夏至这一天,她从来不出门。

加载中...